妍清则笑着为她介绍各种新奇的事物,她们一起挑选了些吃食和布匹,准备回家为妍清的十六岁生辰做准备。
回到家中,母亲已经在厨房忙碌起来,烹饪的香气弥漫在整个小屋。
妍清带着曦歌来到自己的房间,轻声说道:“曦歌,从今天起,你就和我一起住在这里吧。”曦歌点了点头,她的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仿佛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锚。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桌前,为妍清庆祝生辰。父亲端起酒杯,微笑着说:“清儿,十六岁了,你已经是个大姑娘了。愿你的未来如同这夜空中的月亮一样,璀璨夺目。”
曦歌这才知道今天是妍清的生辰,她感到有些懊恼,因为她没有准备礼物。妍清看出了曦歌的尴尬,轻轻握住她的手,说道:“你来了就是最好的礼物,曦歌。”父母也微笑着点头,对曦歌的照顾和关心溢于言表。
随着时间的流逝,妍清和曦歌之间的情感愈发深厚。妍清读书时,曦歌也跟着学习,她的生活技能都是从零开始,妍清耐心地一一教她。她们一起在田野间奔跑,一起在河边洗衣,一起在夜晚观星,两人的关系在平凡的日子里悄然生长。
妍清已经二十五岁了,在乡里算是比较大的没有成家的女孩子了。而曦歌的面容依旧没有一丝变化,乡间的人们议论纷纷,但这些都无关紧要,因为妍清和曦歌的感情坚不可摧。
然而,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一天,家里来了提亲的人,是乡绅之子,他看中了妍清的聪明和美貌。父母觉得这门亲事不错,便答应了。
但当父母告诉妍清时,她第一次发了脾气,她坚决地说:“我不嫁人,我要一辈子陪着爹娘和曦歌。”说完,她跑了出去,来到了小溪边。
父母无奈,只能让曦歌去劝劝她。曦歌来到小溪边,看到妍清坐在石头上,背影显得孤独而绝望。
她轻轻坐下,犹豫着开口:“清儿,你还好吗?”
妍清抬头望向夜空,眼中闪烁着泪光:“你也来劝我吗?”
曦歌的心揪了一下,她并不是来劝妍清成亲的,但是面对妍父妍母的嘱托,她一时不知该怎么办。她伸出手,轻轻握住妍清的手:“清儿,我...我只是担心你。”
妍清闭上眼睛,泪水滑落:“我知道了,我会按你们的意愿做的。”
曦歌悲伤地看着妍清的侧脸,眼眸低垂,她的心中充满了无奈和痛苦。
第二天,妍清答应了亲事,但她的笑容不再像以前那样灿烂。曦歌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她们之间的感情已经超越了友情,但又无法言说。
在妍清出嫁的前一晚,夜色如墨,万籁俱寂,只有曦歌和妍清的房间内,烛光摇曳,映照着两人沉默的身影。她们并肩坐在床沿,彼此的心跳在静谧中显得格外清晰。
终于,曦歌打破了沉默,她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清儿,无论你在哪里,我都会记得你,记得我们在一起的日子。”话语中带着不舍,如同一股温暖的泉水,滋润着两颗即将分离的心。
妍清的泪水再也无法抑制,她紧紧抱住曦歌,泪水湿透了曦歌的衣襟,她的声音哽咽:“曦歌,我也永远不会忘记你,你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那一刻,她们的心紧紧相连,不愿放开。
那一夜,两人相拥而眠,仿佛要将彼此的记忆刻入骨髓,让这份情感成为永恒。她们在梦中重温那些共同度过的时光,每一幕都如此珍贵。
第二天,晨光熹微,妍清身着嫁衣,被接走了。曦歌站在门口,目送着花轿在晨雾中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视线之外,她的心仿佛被抽空了一般,空荡荡的痛楚难以言喻。
曦歌回到了那个曾经充满欢笑的房间,现在却只剩下冷清与寂寞。空气中还残留着妍清的气息,那淡淡的香味让她感到一丝安慰。她坐在床边,手中紧握着妍清送给她的手帕,那是妍清十七岁生辰时送给她的礼物。
曦歌轻轻抚摸着手帕上的针线,那是妍清一针一线绣上的,上面有着她们两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