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又不花几个钱。”看女儿不解,许母解释道:“这个青砖是你小姨他们自己烧的,起房子是请亲戚们来帮忙的,顶多买点沙和水泥,用不了几个钱。”
“再说,人家嫁女儿也要看家庭条件的,没有间好房子,谁愿意把女儿嫁过来受苦?所以再穷再苦,为了孩子,总要建个新房子的。”
许英点头,能理解能理解。看来不止现代结婚要求男方有房,这年代也是讲究的。
不过……
“那我们家怎么还是泥土房?”许英不解。
就她们村,除了几户特别穷的,大部分人都起了青砖大瓦房。按许母的说法,建房似乎并不需要极大的成本,那她们家怎么没建?
许母嘴快:“前几年便也打算建的,那不是你……”说着,许母闭上嘴,小心翼翼地看了女儿一眼。
心里懊恼:她怎么哪壶不开提哪壶啊!
许英看许母这态度,哪还能不明白,肯定是原许英为爱跳河那事呗。
“那没事!等你女儿我赚够钱了,给你起新房子。”她夸下海口。
许母这才放松下来,笑道:“好,我等着。”
许英便也笑了。
众人回到原位置坐下,男人们仍在高声谈论,说些什么国家政策啦,收成啊的“大事”,她实在不感兴趣,干脆左耳进右耳出。妇女们则闲聊各家的八卦,谁谁谁嫁到哪里,谁谁谁老公做什么,谁谁谁生了几个小孩......
许英:“......”
无法融入。
幸亏这次没等多久,有人来喊“吃饭了,找位置坐下,准备开饭了”。
一群人转移阵地,男人一桌,妇女一桌,各自散开,许英像个小朋友般紧跟在许母身后。
菜的分量不算多,菜品还算丰富,猪,鸡,鱼,鸭都有。
都是亲戚,也不用客气,菜上齐后众人动筷开吃。
婚礼的仪程似乎都一致。
吃到一半的时候,新郎新娘来敬酒了,众人起身,相互间说了些客气话,最后新郎来了句“吃好,喝好啊”结束,又赶往下一桌敬酒。
众人坐下后又继续吃起来,吃到最后,剩了些菜,妇女们娴熟地拿来袋子,一人一袋打包带回家。
这年代,没人会浪费和嫌弃。
本以为吃饱就能回去了,谁知同来的几个男人还在喝酒猜码。没办法,妇女们只得又多等了一会。
许英已经开始不耐烦了,她再次看了看手表,发现已经是下午3:45分了。
她们从3点等到了现在!
转头,几个妇女也开始不耐烦了。
“怎么喝这么久,等下到家天都黑了。”大姨抱怨。
这话许英是认可的,她真挺烦这群男的,喝上头就忘了时间,忘了场合。
也就她没有经验,许母一说她就跟来了。下次这么远的距离,打死她她都不来了。
“我去催催他们,真是的!每次喝酒就发癫。”人群中,一位妇女气汹汹道。
“去吧去吧,让他们快一点。”有人附和。
于是,几位妇女向着男人那桌走了过去。因为距离有些远,许英听不到他们说了啥,但看到男人们点了点头,她暗暗松了口气,觉着总算可以回家了。
谁知,她还是放心得早了。
这一等,又是半个小时。
冬季,昼短夜长,才4点多天就灰蒙蒙的了,更别提深山里,温度比镇上要凉上许多。
一阵风吹过,寒意随之而来,许英身子一抖,赶紧把外套扣子扣上。
“冷吗?”许母自然看到了她的动作,蹙着眉头询问。
许英扣上最后一颗扣子:“还行,扣上扣子就好了。”
许母摸摸她的手,看了看男人那一桌:“就快好了,再等一会儿我们回家。”
许英只“嗯”了一声,不敢多说。她已经等得极度不耐烦了,多说一句,她怕是要骂人。
这群男的怎么这么副德行?!
又来了两个婶子去催促,男人们不耐烦起身,有几个还抱怨了几句“催什么催!”,“喝个酒都不让人尽兴”“女人就是麻烦”之类的话。
许英:“……”
MD!
这种人居然也能娶到老婆?!
说实话,即便是亲戚,这几人的言行她也很是看不上眼,她深呼吸吐气,转过头不看他们。
眼不见心不烦!
不气不气!
万幸的是终于可以回家了。
在路口跟主家又寒暄一番,众人才纷纷上车。等开车的时候,许英惶恐了。
“他喝了酒,能开车?”她指着驾驶位上满脸通红的表叔,惊恐喊道。
酒驾啊!多危险。
想着上午来时经过的山路,一边是山,一边是6、7米高的陡坡,万一出点啥事,不得团灭?!
谁知周围的人比她还惊讶:
”就喝点酒,有什么不能开的。”
“哈哈......小英这胆子还是小了些。”
“就是,没事的,不用怕。你表叔是开车老手了,酒喝得越多,车开得越稳。”
许英:“......”
她看了一圈人,包括许母在内,对于喝酒开车,都一脸不以为意的样子,想来她们是不知道喝酒不开车的交通规则的。
她便闭上了嘴。
忐忑中,车子启动出发了。
一路摇摇晃晃的,下了一个又一个陡坡,驶离山里,慢慢来到乡上,细小弯曲的土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土路,许英悬着的心总算松了些。
从山里出来到乡里,大概40多分钟,现在才晚上5点多,但天似乎一下子暗了下来。
整条路上,除了他们,看不到一个行人,只不远处隐隐有昏黄的灯光在轻轻摇晃。
许英靠着许母,有些昏昏欲睡。
嘣~
“哎呀!”
拖拉机不知撞到了什么,车头弹跳而起随后拐了个弯向路边的田沟冲去。
“小英!”
倒下前,许英听到了许母惊惶的呼喊,以及紧抱着自己的柔弱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