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恋上你中文 > 美貌夫郎今天也有好好训夫 > 第24章 过年啦

第24章 过年啦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小年已至,该祭灶了。

灶王爷掌管灶堂福祸,一年下凡一次,可得将人伺候舒坦,好让上天看出他们的诚心,以便降下福泽,这在人间算大节,无人敢怠慢。

灶王爷体察民情,监制凡间,若是犯了忌讳,上报到天庭,可是要罚寿命的。

孔却早早扫去尘灰,摆上豆沙丸子、斟满美酒,供点家常小菜,虔诚拜一拜。

年纪小的关晓晓平日最为欢腾,面对灶王爷时,冷着小脸,朝香炉插上三根香,小嘴嘟囔:“灶王爷大仙,你要是显灵的话,可一定要把害二嫂嫂的人全都关进大牢里去,他们都是坏人。”

那香烟凝而不散,徐徐乘垂直上飘。

孔却连忙捂着她的嘴:“阿爹昨天给你说了,勿造口业,你瞧瞧这对灶王爷说的什么话。”

关晓晓被捂得呜呜叫:“阿爹,啊啊,我没说错啊,大仙要是显灵了,就早点到他们家去,保准一捉一个准,而且大爹不常说童言无忌,大仙定然不会怪罪我的。”

孔却在她脑袋上屈指弹了一下:“阿爹说不过你。”

关晓晓双手揉着脑袋,小脸皱在一起:“阿爹又打我。”

关应穿好外衣,出来就见到这副情景,笑道:“你阿爹打你可是情有可原。”

关晓晓不听:“我说的没错。”

孔却朝关晓晓勾勾手,眼底划过狡黠:“那是阿爹错了,阿爹给你赔不是。”

关晓晓呶呶嘴,听话走过去,叫孔却拉住,双手在她脸上搓搓,硬是搓的她吱哇乱叫,在她怀中扑腾:“阿爹,你别动我脸。”

“阿爹看你疼,给你揉呢。”

关晓晓脸蛋都红了,孔却才收手。关晓晓觉得阿爹就是找理由想欺负她,头也不回找还未起身的关兴文,可怜的兴文还在梦里做着美梦,一撇头,小妹就在她床边趴在,不安分摇着他的身子。

孔却看着她的身影:“长大了,也聪明了,前年还窝在我怀中呢。”

关应回道:“小孩子一年一个样。”

“怎么?”关应半揽着他:“不放心。”

孔却靠在他身上:“是啊,关二是留不住的,长出翅膀飞了,以后这晓晓和兴文叫人相中,要是个人面兽心的,还不知道要遭多少难……”

孔却想到了姚双的遭遇,真怕他们这两个孩子会遇上那种人,心下不忍:“我只愿他们一生平安。”

关应思想放的开:“你若不放心,招个赘婿就是。”

汉子入赘,总归要被人瞧不起,连诞下的孩子都要随着小哥儿或者姑娘的姓氏,一般只有一家只有一个独生孩子时,才会选择招婿。

孔却想了想,觉得可行:“这样也好。”

桑元醒了,不过他今个赖床,抱着关正卿,在他身上蹭来蹭去,关正卿身上萦绕着茶香,淡淡的香味很是好闻,桑元在他胸口深吸几口气:“不想起!你陪我一起睡。”

他不起,也叫关正卿不许起,又睡了个回笼觉。等到迷糊间听到院子里的声响,才发觉时日不早,推搡着下床。

姚双和孔却穿上新衣,和关应一起去村长家,办户籍的事,等这事成了,姚双就正式成了福泽村的村名。

桑元起身,去灶堂蒸着大锅米,关正卿替他掌火,他择菜。

洗去污泥折去枯叶,缸里还有两个已经杀好放盐腌制的大鲫鱼。个头大,肉厚饱满,是关正博带回来的。瞧着鱼不错,摘了点小葱,切些姜丝,遂做清蒸鱼吃。同米放置锅里,架着空碟,碗中放入少许水一起蒸熟。

院落菜里空了一大片,都是这些日子一大家吃的,总不能只吃不重,那这院子吃空是迟早的事。他趁着空闲,洒些种子,翻地除草,又忙活了许久。

孔却不久后回来,带了好消息。姚双这事成了,顺带着桑元开铺子的事一同办。年后请村中的芦瓦匠,拾掇出空地,先盖间屋子睡着,至于种地,姚双一个哥儿家,在他们家做工能养活自个,村中要分的地孔却就替他拒了。

有关应在,事情办的极为妥帖。后面又见过好几个村中的老人,说些客套话,有个家中大儿正是少年失妻,一直未再娶,她不贪图姚双的财,只想小哥儿不容易,也还年轻,两个人凑一对不妨是件美事,她还承诺,姚双的钱他们不要,留给他自己,还额外出九两下聘,寓意九九归一。

姚双没想到自己如今这般沧桑,还能有人来说亲,当即不知做什么表情。那婶子不强求,说了句叫两个人先见见面。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姚双独身一人,这种事情自然要他一个人经管。

孔却道要是你中意,在一起也不是不行,那家老大人不错,有门打铁的手艺,在县城做工,一个月能赚十来两银,给他说了好几门亲事人家都看不上,这次那婶子肯开口,估计是相中你了。

姚双未表明拒意,想静下来好好想想,婶子听着有戏,笑的合不拢嘴,恨不得下一刻,姚双就是他们家的儿夫郎了,叫他可一定好好想想。

自家大儿名声好,能赚钱,在福泽村挑不出错,是他有意不想娶,否则哪留到他而立之年,还没个小儿半女。

姚双不提这事,孔却也没再问,取来雪花罐,润肤膏,叫他之后日子涂上,长这一张漂亮小脸,得细细护着。

桑元不急铺子的事,只是心里落下来大石头。他从隔壁柳家买了些鸡蛋,晚点煮了一锅红糖鸡蛋,和了玉米粉,做窝头。夹着猪肉馅,一口下去恍如灌汤,馅里的汤汁顺着手往下流,又香又烫。

七口人吃了饭,就各忙各的去了。

桑元悠闲乐了一天,等之后有他忙的。

而关正卿,则是要去县城里,买三样礼给总照顾他的书肆掌柜送去,其次就是曾经的同窗和挚友,还有这段日子交好的友人。

那些人对关正卿的热情不作假。

他们想考秀才,不仅寒窗苦读吃透书本,还要由一位老秀才或者廪生作为担保、举荐。

他们心知肚明,想攀附上关应的人脉,自然要讨好关正卿,平日得了什么好事自然第一个想到便是他。

更何况,考秀才除了要找廪生,还要五位童生联名起考,一人舞弊则五人连坐,自然这选人要慎之又慎。不过鲜少有这种心术不正之人。如今圣上推崇寒门贵子,大多读书人为农家子弟,心思纯正不甚动歪心思,平日人品也信得过。这么送礼沟通来往,口头上算是承诺,大家各取所需。

年后就是他们五人一起,由关应作保,同去同归。

初一贴对联窗花,要朝门口撒炮仗,一家人围在门前,听着村里噼里啪啦的声响,捂着耳朵,迎接喜气。

家中焕然一新,单调的树藤上挂着绛红色的飘带,窗前门前都换上孔却新帖的窗花,关正卿站在板凳上,用面糊沾在红纸后抹匀,贴在大门上。福满门庭朝气旺,源清长流常常新,如意庆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