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起因是梁兰兰同志请亲家赵家帮忙给罗以娇介绍男同志。
赵家真给介绍了,传信到了家里,不知出于何等的考虑,家里把这门相亲给拒了。这个后续罗杰没有写信来告诉她。
赵家对此心里有怨言。
至于为什么有怨言,这当然是他看出来的。
以前因为两家人是姻亲,赵家人见了他总是笑呵呵的叫他杰小子,嘘寒问暖,过后再见到他就成了罗四弟了。称呼的变化是心里状态的一种过程,映射了内心的变化。
都生份了。
赵萍跟梁兰兰婆媳争执时才脱口而出:赵家心里记恨、赵萍觉得他们不地道。
对此罗杰总结了句:“是挺不地道的。”
罗以娇不置一词。
相亲的事情看似过去了,但实际上只是按捺了下来。
罗杰说到了精彩的地方:“赵家介绍的那户人还挺好,给他们说了也没有生气,还跟赵家继续往来,给赵家介绍了一个挣钱的买卖,赵家人想让嫂子他们也加入,他们就准备搬出去住了。”
“也不知道赵家人想做什么生意,我也想加入进去。”
罗杰十分羡慕,这就是有一个好娘家的重要性了。
现在厂子经营进入了瓶颈期,但个体商业发展如火如荼,因为家里都是工人同志,罗杰对这方面比普通人了解得多一点。他已经开始担忧起来,等他读完书后也不知道还能不能进厂子里工作。
梁兰兰同志还说过等他读完书就让罗杰去接她的班呢。
但是相比接班,罗杰更想去当个体户、挣大钱。
就是这个名声不大好听,罗杰不敢说。
罗以娇笑话他:“人家放着挣大钱的生意不拉亲戚朋友,找外人入伙,是因为他们善吗?”
很好,直戳重点。
罗杰一下冷静了。
他原本还觉得他爸妈阻拦哥嫂挣大钱的行为十分不可理喻呢,他哥嫂只是入个伙而已,又不是不在厂子上班出去当个体户了。
他又有点不服气:“你怎么知道!”
罗以娇:“我有脑子。”
罗杰:......
骂得真脏。
自改革开放后,随着大批下乡知青们回城,个体户正式成立后,这几年陆续有人干上了小买卖,暗地里发上了大财,随着个体户的出手大方,大家都知道干个体户能挣钱了,但大部分人都拉不下这个面子。
可以说这是做生意发财的最好机会。按以后的话说,现在就是一头猪放在了风口上都能起飞,无需专业、无需能力,甚至也无需学历,只要能干、想干就能实现财富自由。
比如:车站卖炸洋芋、卖烤红薯。
罗以娇就听过几则卖炸洋芋挣了几套房的故事,可把她给羡慕坏了。
赵家人要干的买卖她知道,是跟人入伙去进货,准备卖电子产品,这种东西现在是畅销货,新鲜,深受年轻人喜欢,但是投资也不小,拉赵家入伙的王家手头上没这么多现金,从各个亲戚手中借了不少外债,还差的一部分就想拉赵家这样的入伙一起干。
这买卖看着确实能干,按罗以娇现在的眼光来看也觉得挺好的,是一个可以挣钱的生意,如果有人想邀请她入伙,指不定她都要捧着钱扔进去,只是她知道的是,王家这次去外地进货,因为贪图便宜的进了一批价格便宜的货回来,最后才发现这批货是次品,为了销售,王家不得不亏本处理,这一趟不止没挣上钱,反倒把本钱亏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