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俊是去送礼的年轻同志之一。
文家是村里的大姓之一,光是文姓都足足有好几十户,在村里的份量举足轻重。
不过文俊一家在村里之前只能算得上普普通通,他们虽然是大姓之一,但论血缘已经出了五服,说话也没什么份量。在姜渝到来之前,一家十几口人辛苦劳作也只将将能填饱肚子而已,省下的钱只够买一点家中必备用品,若是遇上家中发生事情,提前透支了这一份钱,就得去跟亲戚朋友借钱过日子了。
在这个时代,借钱过日子是常事,都是亲朋好友互相帮衬,谁家缺钱到处借几块顶着,直到秋收卖粮后,手头上有了钱,先把借债还掉,余下的省吃俭用,实在不行继续再去借,如此周而复始,如果谁家一年当中没有借债,已经是会过日子的了,如果还有点存款,妥妥的持家有方,迈入有钱人行列。
像姜渝这种拥有着大笔财富的本来就是极少数,而且都是靠着祖上积攒下来的财富和底蕴才让他们领先普通人,属于天生投了个好胎,羡慕不来。
姜渝到了村里后,一开始文家人也没放在心上,无论姜渝来村里做什么,他们总归是要继续过日子的,每天下地干活的时间都不够,哪有空去关心别人的事。
直到姜渝在村里推行科学种植,并且还上过家里详细给他们介绍过,文家才有些意动。最后在决定实行科学种植方法之前,家里人坐在一起开了个小会。
文家一家十几口人,人数众多,文俊上边有两个哥哥、两位姐姐,他是文家老五,下边还有个弟弟老六,文家大哥二哥都结婚生子了,家里人口就更多了,人一多,就容易引发各种矛盾,看法也各不相同,文家为了避免出现矛盾,决定遇上大事时开会讨论,举手表决,以投票说话。
文老爷子先把利弊说了一遍,接着让大家自行选择。
文俊举手投了赞同票。
文家开会结果,赞同票压过了反对票。
于是,文家成为了第一批实行科学种植的人。按村里的话说,文家赶上了头一批吃螃蟹。
好在他们赌对了。
实施科学种植后,文家人着实提心吊胆了好一阵,直到地里开始长苗,粮食一天天长成,他们的苗子比起其他人势头更好才稍稍安了心。有了这个势头,文家人跟其他实施科学种植的人一样,心里开始有了底气,每天看着苗子一寸寸长,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秋收后,他们的科学种植为家里带来了更多的收益,比往年多了少说有好几十,而且他们的收益还不止如此,自从他们村里跟供销社合作后,给供销社供应蔬菜也给他们增加了收入,再配合科学种植方法,他们的蔬菜长势和收成都更好,别人地里菜长得差、缺菜时,他们地里的菜水灵灵的,多供给供销社好几次,算下来这笔收入也不少。
不过一年时间,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这些额外的收入,他们想的也不过是明年不用借债过日子了。
如果运气好,明年还能存下来一点呢。
这螃蟹他们是真吃上了。
只是现在大家都知道了科学种植的好处,已经开始跟风种植了,他们的优势就少了,粮食收成虽说还在,但供应蔬菜的收入肯定会受到影响。
家里人既高兴,又忍不住担忧。
不过他们有这样的好日子少不了姜渝的帮忙指点,文家人靠着第一批科学种植吃到了甜头,应该要感谢人一番。
文母派了文俊去送礼。
文俊年纪跟姜渝差不多,平时又是能说会道的,他去正合适。
文母哪里知道,能说会道的文俊到了姜渝面前屁都不放一个。
现在文俊美滋滋的回了家,给老母亲禀告这一好消息:“收了收了,姜渝同志已经把礼收下了。”
文母是个和蔼的模样,现在已经不年轻了,眼角的纹路笑意加深:“收了就好,还怕他不收呢。”
文俊挠挠头,有点傻乎乎的:“他本来是不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