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渝迎来了忙碌的日子,从秋天到冬天基本都奔走在田间地头。
最后一茬玉米、花生等收割完,转眼就快到冬季了。
晾晒好的玉米、花生卖到镇上,收购站给出的价格也不错,跟去年相比,今年的粮食产量都有提升,自然到手的钱要比去年高出一截。
最高的一家:罗永德家。
他们家里的花生、玉米无论是产量、品质都属于上乘。
尤其是花生。
收购站看见他们的花生后,说他们的花生品种和等级更高,差一点就达到了什么特级花生品质,开出来的收购价比他们足足高出好几毛。
只在花生这一项粮食上,罗家人就成功超越了他们。
回村后,村民们开始拐弯抹角的打听起了罗永德家里的花生品种。
挣上钱了,人人都想更挣钱。
何况,人收购站说了,以后还有这种品质的花生,他们都会按照当年的市价,肯定会高出普通花生价格来收购。至于为什么以前不知道,那是他们以前送过去的都是普通花生,人家用不着跟他们说花生也分品质、分等级,现在既然出现了高品质的花生,收购站也给他们解释了一下。
去罗家打听的,有送鸡蛋的、送米面的,攀亲带故的。
连文慧这些新媳妇都被拉着问话,俨然成了人群的焦点。
她知道啊,但她不能说啊。
关系到钱,在她这里连亲兄弟都要明算账。
到了家,正好家里人都在,文慧想到了一个主意,凑上前:“爸、妈,最近天天上咱家来打听的人这么多,瞒肯定是瞒不住的,不如咱们把仓里的花生种分一点出来卖出去。”
罗永德没说话,张英倒是给她解释:“就仓里那点,除了自家留下吃一吃,也只够自己种的了。”
文慧:“那把自家吃的卖了。”
为了挣钱,苦一苦自家人。
罗永德:......
张英:......
这个儿媳妇是个大聪明。
罗永德拍板:“花生的事你不用操心了,到时候我帮着问问,再有人问你,你就说家里没有,帮不了,如果有花生种的消息,到时候会通知他们的。”
文慧一听这个话就知道卖花生的事是不行了,可惜了她还想着价高者得呢,这一环又一环的计划还没展开就夭折了,只能唉声叹气:“知道了。”
她重重的进了家门,感慨:
没人懂她。
如果她在家里有话语权,她必然会带领家里发财的。
罗永德跟妻子张英商量:“抽时间去问问张兰同志。”
张英跟张兰虽然都姓张,但两个人没什么关系,张是大姓,只是同姓,现在同名同姓的人都有很多。
张英有些迟疑:“不好吧,人张兰同志去年愿意卖给我们花生种,那是看在娇娇的面上,现在早就银货两讫了,再去问人家要不要卖花生种是不是不大好。”
罗永德想了想,说道:“村里这么多人问,还有咱们的亲朋好友,也不好不帮着问问,何况娇娇去年不是说过,张兰同志卖了一点花生种出去?万一今年她还愿意卖花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