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也能理解,王秋才刚失恋呢,虽然有她的安慰,喝了几口鸡汤,但毕竟治标不治本嘛。
鸡汤这种东西,得经常喝,经常洗洗脑才有用。
她转身关门,摇了摇头。
王村长的普法宣讲很快到了,在王村长挨家挨户登门以后,宣讲这天所有人都到了,集合在村里的坝子上。
这个地方曾经有过很庄重的历史,开大会,晒谷梁都统一在坝子上晾晒,使用过的痕迹很明显,表面一层白泥都被摩擦成了带一点浅灰,那是岁月的证明。
王村长同几个村干部坐在凳子上,他们面前都放着一本小册子,在旁边,黑板上用粉笔写着好几个简单案例。
看来村干部们是想通过几个简单的案例,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让村民们增强这部分的记忆,类似于寓教的模式。
这种方法确实不错,村民们普遍教育程度不高,法规条文又有一些专业术语,如果用一板一眼,念文章的方式来科普宣传,大部分人都听不明白,只有根据要科普的人群,因材施教,才算是有效宣传。
台下的村民们端着小凳子,互相认识的结伴坐在一起。
罗以娇第一次参加集体活动,看什么都觉得有趣,不如村民们一般熟稔。
梁娟、文慧,罗珍和刘艳都朝她招招手,罗以娇冲她们点头示意,最后在堂兄罗卫仁和刘鹏几个身边坐下。
罗卫仁朝刘鹏瞪了眼,小声道:“她一个女同志,你朝她招什么手呢?”
刘鹏下意识举了手,懊恼道:“我忘了。”
他可能是什么受虐体质,一看见罗以娇就眼巴巴的。
干干活就老实了。
现在人都过来了,他们也做不出赶人的事。
罗卫仁脸色难看,寄希望罗以娇能知情识趣,主动离开。
但他算盘注定要落空了,罗以娇根本就不在意他脸色好坏,可以说她坐到这里,并不是为了他。罗卫仁看不习惯,她只会让说让他憋着。
罗以娇推了推刘鹏:“给我介绍介绍这两位兄弟。”
刘鹏:......
陌生人,又能称呼兄弟,这词真小众。
罗卫仁蹙了蹙眉:“那是你兄弟吗?”
罗以娇很肯定:“是。”
他们现代人都叫兄弟、大兄弟。
总不能让她开口叫帅哥吧?
虽然帅哥只是一个礼貌词,但用在他们身上过于名不符实了。
睁眼说瞎话,她于心难安。
刘鹏生怕他们兄妹吵起来,连忙介绍起来:“这是王彪、余虎。”
这就是罗卫仁这个村溜子的所有成员了,罗以娇只听过名字,现在才把他们对上号。
王彪和余虎对得起这个名字,生得人高马大,一脸横肉,很符合村溜子的形象。
罗以娇不是以貌取人的人,友善的给他们打招呼:“王彪哥、余虎哥。”
年轻女同志乖巧地给他们打招呼,王彪和余虎下意识的挤出笑:“妹、妹妹好。”
因为生得一脸横肉,不像罗卫仁和刘鹏有一副皮囊更招女同志青睐,王彪和余虎已经许久没有遇上他们不害怕,反倒还会主动给他们打招呼的了。
这个妹妹不像罗卫仁说的脾气大,明明面善。
罗以娇感慨:“早就听人提起过王彪哥和余虎哥的大名了,一直没见过,今天终于见到了。”
他们还挺在乎名声,笑呵呵问道:“谁提起过我们哥俩了?”
那可太多了,只要一提起村溜子,他们必然会上榜。最近一次听人提,应该是在刘鹏家,刘婶没好气的提到他们。
不过这些罗以娇是不会说的,她只会说:“是一位爽利的婶子,提起你们很激动,应该是你们从前做过什么好人好事吧,指不定是扶婶子过马路,给婶子捡东西吧...”
刘鹏抽了抽嘴角,他听着罗以娇这个形容,心里莫名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王彪两个摸了摸脑袋,面面相觑:“啊,我们做过好事吗?”
罗以娇面不红心不跳地表示:“做好事不留名,说不定是什么时候顺手一把的事。就像村长这个黑板上举的例子,开始的经常小偷小摸,等后来偷窃的价值越来越高,最后因为数额巨大被抓了,被叛了好几年,就像这个故事,它告诉我们,人应该多干好事,少做坏事。”
王彪、余虎成功被带偏了:“妹妹你说的,好像有道理。”
抿抿嘴,他们还有些不好意思:“不过我们哥俩不认字,都不知道黑板上写的故事这样精彩。”
罗以娇:扫盲怎么把他们给漏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