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以娇回村前,罗珍其实还挺自豪的,因为她是村里女孩中少数上了初中的,是一个初中生,不像其她人,大部分只读过小学,甚至没读过书。现在,她自卑啊。
罗以娇安慰她:“没事,不是你一个人这样后悔。”
多的是人在出了学校,到了社会后,后悔上学读书的时候不用功了。
后悔归后悔,要真让他们回去重读一回,也没几个人能坚持下来。
罗珍觑了觑她:“你不懂。”
罗以娇眨眨眼:她确实有点不懂。
因为罗勇夫妻的事,罗以娇在村里一下出名了,连着好几天出门,都有人拉着她问,让她讲一讲经过,罗以娇不厌其烦,干脆不出门了;就是孙悟空打妖怪,每次都打同一个,他也受不了的。
过了好几天,她和罗勇家的事终于消停了点,接到了从渠县打来的电话。
事情的起因是罗永民所在的器件厂收到了一封电报。现在这个时代,电话机是奢侈品,而且电话是按分钟数收费,并且是双向收费,一分钟七八毛,甚至能达到一块,对普通人家来说,这笔消费价格太昂贵了,因此遇到急事,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发电报的方式。
发电报是按字数收费,渠县的电报,一个字是五分钱。
邮差把电报送到了器件厂,罗永民有些疑惑,先看了看地址,是从镇上邮局发来的,以为是家里人给他发来的电报。等他拆开信封,只见电报上规整的打着几个字——
恭喜罗永民同志生了个好女儿。
罗永民一时之间,脑子有些空白。
他的女儿,又是在下边镇上范围的,现在就只有罗以娇这一个。
这封电报没头没尾的,罗永民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心里没底,特意请了个假,把事情给打听了清楚,又去纺织厂找到梁兰兰,把事情给她说了说,就有了这通电话。
电话是打到村里来的,王村长接起后,知道是罗永民后,连着说了几个好字;前两天王村长去镇上开会,把村里这件难事报了上去,受到了上边的点名表扬,夸他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好同志,是干大事的同志。
干村长好几年了,王村长这是第一次这么露脸!
路过邮局,王村长忍不住走进去,发了这封电报。
他倒是有不少话,但这句话就是他最想对罗永民说的了。
罗以娇被叫过来,在村办公室等了会,电话才响起,王村长乐呵呵的让出了门,让她好好跟她爸妈说说话,换位思考,要是他处在罗永民同志那个位置,得知女儿做的事,肯定会好好夸一夸的。
罗以娇接起,刚说了句,罗永民给罗以娇说的第一句话是:“你说你胆子也真大,刚回去就差点捅篓子。”
罗以娇:说好的夸奖呢?
她平静缓慢的回了句:“还行吧。”
“你!”罗永民跟梁兰兰自持文化人,追求的是轻言细语,毕竟是“文化人”嘛,还吵吵闹闹的,那就是粗俗、不雅了。被罗以娇一顶就说不出话了,吸了口气,才接着说:“你一个小姑娘,那村里的妇女同志撒泼起来你顶不住,下回不要跟人硬刚了。”
这话还稍稍微微顺耳点。
但该解释的还是要解释:“我没硬刚啊。”她那是讲理。
电话那头默了默。
应该是梁兰兰嫌弃他不会讲话,把电话接了过来:“你二姐定婚了你知道吗?”
“知道啊。”她放在家里的眼线已经提前通知她了:“但是我没钱啊。”可别打她的主意。
罗静芳的彩礼,在整个家属院都是头一份,罗家出了这样的风头,随之而来的就是关于罗静芳的嫁妆问题。
陈家给了大笔的彩礼,罗家能随便给一份嫁妆吗?
按普通嫁妆打发,罗永民和梁兰兰也丢不起这个脸。早几年大哥罗卫星从乡下回来,为了他进厂的事,家里也费了些功夫,给他买了个工作岗位,已经花了他们夫妻不少钱。
罗静芳的工作、罗卫星结婚的花销,甚至老四罗杰的学费、书本费,这几件大事下来,他们存下的钱也花得七七八八。上辈子为了争这个面子,他们把主意打到了罗以娇身上。
罗以娇一进厂就能领三十好几的工资,距离罗静芳结婚还有大半年,罗以娇每个月花几块钱,剩下的都给梁兰兰存着,到年底也能存下两百左右。有她给的这笔钱,他们在东凑西凑,罗静芳的嫁妆钱就够了。
之前没当着她说,罗以娇就当不知道,既然现在说了,她也要表明态度。
梁兰兰出乎意料的没说什么,只是质问她:“你回去这么久了,怎么没去看看你外婆?”
外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