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一夜,山上阴雨冥濛,青城山笼罩在翠微烟霭间,山峦叠嶂,远山如黛,山中有梨花一株,灿如素锦,一身着青衣道袍的少年正站在梨花属下中,挥舞着桃木剑,身形飘逸,如影似幻,剑法却极为凌厉,剑气所指,梨花纷飞,似落了一场春雪。
这少年,正是李清源。自他拜青城山李珏道长为师,已有五年。他也从当初那个弱小的狗儿,成长为出类拔萃的少年。
李珏乃是青城山上道行最高的道长,地位崇高,青城山里的弟子,多少想拜入他门下,但因李珏漂泊不定,常年行走在外,因而并未收徒。如今外面来的野孩子竟然成了李珏道长的徒弟,这让道门颇为不解,不知为何李珏道士挑中了这个野孩子。一度谣传,说是这李清源乃李珏道长的私生子,才会有如此优厚待遇。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渐渐的,人们就知道了答案。因为这李清源,的的确确是千载难逢的好根苗。
李清源一入道门,便展现出了极高的天赋,无论是道法、剑术、奇门六甲、符箓咒语,不仅过目不忘,而且领悟力极高。寻常人要花费好几年才能掌握的法术,他不过三五日就能精通。修道对于李清源来说,像从娘胎里带来的、跟呼吸一样简单,是天才中的天才!
李清源天资如此之高,加上他也极为勤勉,青城山的师叔祖们,都认为他前途无量,能有大造化,青城山的未来,就落在了他身上。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突然冒出来的李清源,自然成为了同辈师兄弟的众矢之的。尤其是大师兄李天佑,得了红眼病,怀恨在心,伙同师兄弟们,都欺负他。
李清源年幼,况且两拳难敌四手,几乎天天都挨师兄们的揍,他打不过,又不肯服输,更挨揍。
不服,挨揍,挨揍,不服,一眨眼,五年就过去了,李清源就这么长大了,如今他长高了许多,武艺突飞猛进,同辈里几乎没人能打得过他。
这更糟李天佑的记恨,眼见着没人能打得过李清源,他便开始玩阴的。
……
“六师弟,你可真勤快,还练着呢?”三师兄李大鹏走至梨花树,探头探脑地说。
“何事?”
“听闻近日灌口乔家村有猫妖作祟,掌门命令你即刻下山,捉拿猫妖。”
李清源听了,收了剑,淡淡瞥了一眼李大鹏一眼。
“怎么,你怕了?”李大鹏心虚,却强装硬气。
“谁怕谁就是孬种。”李清源丢下这句话,就收拾行李下山去了。
待李清源下山了,李大鹏去见李天佑,“大师兄,那傻小子已经被我骗下山去了。”
李天佑喜道:“好极好极!”
“不过……听闻那猫妖厉害的要紧,万一李清源出事了……师叔那里不好交代吧。”
“出了事,岂不是更好吗?”李天佑嘿嘿一笑,眼中流露出阴险,“咱们这些青城山的道士,就是要替天行道,为民除害。哪怕身死,也在所不辞。”
……
李清源背着一柄斩妖剑,带着两三日的干粮,独自来到灌口乔家村。他很清楚,是大师兄伙同三师兄,将他骗下山去。以往这样的差事,他们这一辈,定要两人以上的道士结伴而行。
不过,让他独自下山,正合心意。
师父云游四海,他一个人在青城山上呆着,实在闷得慌。近来,又没有人挑衅,找他打架,他实在闷得很,很想痛痛快快地打上一场。
他虽年轻,但这些年跟随师父也走江湖,见多识广,颇为老道。旁人见他背着剑这一身打扮,气派不凡,料知是名门弟子,也不敢将他当做小孩看待,而是恭恭敬敬地称一声“小道长”。
李清源去往乔家村,途径灌口二郎庙,但见庙宇辉煌,香客众多,原来这日,是二郎显圣真君圣诞。
李清源虽入了道门,心中对神佛却不以为然,他笃信,求神问卜,不如自己做主。若神佛当真显圣,他的娘亲便不会病死了。
“听闻这二郎庙极为灵验,要不然十里八乡的人,都来烧香呢?”几位香客闲谈说道。
“是啊是啊,我们灌口百姓,家家户户都供奉二郎神呢,我打小就听说,二郎真君收黄龙、斩青蛟的故事。听说,那黄龙的脑袋,至今还被压在宝瓶口呢。”
“我也听说过这个神话。听说这二郎庙千年前被毁,就是因那青妖蛟作乱。后来重新修葺过一次,不知怎地,就没之前灵验了,以前可是有求必应的。”
有求必应?李清源冷笑一声。
“小道长,你去哪里呀?”一位香客热情相问,想是将李清源认成了二郎庙里的道士
“乔家村。”
“哎唷!!!那里可去不得!!听闻乔家村有猫妖作乱,整个村、上上下下一百多口的村民全死了,心全被挖了吃了,你这么小,去了岂不是送死?”
“你不是说这二郎神极灵验吗?就是他让我去斩妖除魔的。”李清源丢下这句话,戏谑一笑,转身就走。
那位香客愣在那里,这位小道长,瞧着眼熟,像是哪里见过的。等他进了二郎庙,瞧见那二郎尊神,一拍脑袋,是了!那小道长和这大殿里的二郎真君,长得真像!
……
夜,乌云蔽日,乔家村。
刚到村口,李清源便嗅到极浓的血腥气。
整个村子漆黑一片,不见烛光,看来那个香客说的没错,全村上上下下一百多口人,恐怕都为那作祟的猫妖屠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