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父缓下脸色:“嗯,去吧。”
这一会儿的相处下来,姜致觉得邱父和邱锦脾性几乎完全不同,除了长相神似。
邱父问了邱锦一些朝堂上的事,邱锦皆恭谨作答。
“你如今连升两级,根基不稳,须时时谨言慎行,不可因一失得意而忘乎所以。”
“是。”
父子的聊天内容始终都是围绕着如何为人为官,姜致在一旁听得几乎要睡着。
终于,邱锦带着她出来了,“走,我带你去我房里看看。”
邱家院落都十分宽敞,收拾得也很干净,邱锦住在东跨院,院外栽有一排绿竹,枝叶繁茂,院里也是刚刚被打扫过的样子,一尘不染。
院里有几株兰花开得正盛,可见平日里被人打理得很好。
进门处有架梨木水墨屏风,上面画的山水花鸟,往里靠墙是一个大大的书架,摆满了书。
姜致随手抽出一本,居然是棋谱。
“怎么,你平日里也看这些杂书吗?”
不是说古人教育方式很单一吗,姜致还以为像他这种考进三甲的每日里都是苦读四书五经,不过细想来,他也确实不太像那样的人。
“什么叫杂书,凡是能学到东西的都是好书,天天读圣贤书,也未必就学得好。”邱锦道。
这点与姜致倒是所见略同,好像她见过学习好的人都不是死读书的。
“我看你继母人还真不错,”姜致将书放回去,“你与她似是不太熟的样子。”
邱锦默了下,回道:“确实算不上亲近,我五岁便失了母亲,祖母心疼我,将我接过去养着,因而与她接触不多,等再大些便离家读书,也便这样了。”
姜致了然。
“但是,她对我确实也一直不错,并不似平常继母般苛待于我,就是性子有些软弱,因为一直没再为父亲生个儿子出来,受了祖母不少气。”
倒也是个可怜人。
床上换了簇新的被褥,枕头也摆了两个,一看就知是为他们特意准备的。
掌灯时分,家仆时来请二人去前面用膳。
姜致进门前听到可萱悄声道:“……真的,咱嫂嫂可好看了,比那个冯姐姐好看许多……”
“嘘——等会儿可不要在你嫂嫂跟前提什么冯姐姐。”是杨氏的声音。
“我知道的。”
姜致停下脚步,看向邱锦,以眼神询问:冯姐姐是哪位?
邱锦苦笑一下,低声道:“等回去再讲给你听。”
姜致白他一眼,迈步进了门。
她一眼便看到可萱旁边端坐的婷婷少女。
不同于可萱那还略带圆润的脸,她已出落成大姑娘模样,眉眼之间肖似邱锦。
想来定然是可桐了。
果然,少女娇娇出声:“见过嫂嫂。”
姜致应着声,赶紧将见面礼递出去。
那是长公主送她的嫁妆,一对满镶珍珠的金凤发簪。
这个年纪的姑娘们已经到了爱打扮的时侯,她觉得一定会喜欢这个,反正长公主送了她很多,也戴不完。
可桐眼睛亮了一下,随即淡淡道:“多谢嫂嫂。”
性子与可萱不十分相似,看着挺内敛的样子,也可能是年长几岁的缘故。
“都过来坐吧,”杨氏招呼道,“我也不知道阿致喜欢吃什么,就随便弄了些,看看可合胃口。”
姜致道:“没事,我什么都爱吃。”
邱锦看她一眼。
一家人坐下静静地用饭,极少有声音,只有邱父偶尔问邱锦几句话。
饭后喝茶时,杨氏给了姜致一份见面礼,是一个红玉手镯:“这是我出嫁时,我祖母给我的添妆,据说是她娘留给她的,可能不值什么银子,但确实是个老物件。”
姜致有些受宠若惊:“这也太贵重了。”
杨氏似是被她的反应取悦到,笑着道:“不妨事,她给了我好几件,我祖母的娘家父亲喜欢捣鼓这些,到处捡漏,攒下不少好东西。”
那边,可萱叽叽喳喳地同邱锦打听起京城的热闹:“兄长,京城是不是很大,能有几个南平这么大?”
“那里是不是每日都能见到皇上和娘娘们?”
可桐撇嘴看她一眼:“傻子。”
可萱毫不在意她的嘲笑,接着发问:“我听人说京城天天都有唱戏的,是不是真的?”
……
邱锦难得耐心地一一解答,声音温柔。
“这孩子从小就喜欢缠着锦儿,”杨氏同姜致说完这句,便对着可萱道:“天色不早了,让你哥嫂回屋歇着吧,有什么话明日再说,他们路上走了好几日,合该累坏了。”
二人回屋时,已是亥初时分。
姜致先去了净室,一路上都没能沐浴,她想好好地泡个澡,正坐在桶里闭目养神,听到门帘被掀开。
她以为是青穗进来拿换洗衣物,说了一句:“你这一路也累了,今晚早点睡吧,不必守夜了。”
却无人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