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誉王原本只是宋太宗下属的遗腹子,因为下属在打仗时为救主子死的异常惨烈,太宗当众立誓,与其结为异性兄弟。为了补偿孤儿寡母,自孩子出生就认做义子,彼时太宗还没有登基,只是晋王,所以收一两个螟蛉义子并没引起别人的注意。
随着太宗登基为帝,不过三年就加封这个义子为郡王,可见皇帝对其的宠爱,彼时只有长子被封为郡王。有心人不免多心了,这一来就发现孩子越长大越像太宗,联想起太宗喜欢人妻的癖好,就猜测没准这义子就是亲儿子,这事逐渐成为满朝上下不能说的秘密。
好在这孩子虽受宠,却素来低调,没做啥恶事,平时抛开为传宗接代娶进门的女人多以外,还真是没啥劣迹。
这低调的王爷世子娶的世子妃居然是谢家的人,可见谢家的谋划也包括誉王府。好在因世子妃柳氏一直没生下嫡子,便没有进一步的筹谋。
几日后,东京坊间突然传出一个消息,那就是因为太宗烛光斧影之举,上天降下神罚,此后太宗一脉子孙不昌,不出五代就会断子绝孙。传言的源头就是汴河旁一块大石头突然裂开,里面出现一块木牌,上面刻着:烛光斧影,五代而绝。此事由开封府承办,不过一个时辰就移交殿前司,后来被严命封口,不得外传。可当时大石头突然像豆腐渣一样碎裂,又是正午时分,见到此事的百姓也不少,所以完全不外传几乎是不可能,谁也没注意到,这些天肇事的大石头周围几个高大树木上面每每发射刺眼阳光的情况突然消失不见,就像出现时一样突然。
这日正值萧谓这个翰林院进宫侍驾,只见官家赵恒双眉紧缩正在翻看奏折,看装奏折的火漆盒子,萧谓料想应该是机密奏报,这几天应该奏的都是关于皇室五代而绝的事。想象中的暴怒摔砸并没有出现,也不知道是不是前几天已经发泄过了,官家只是手指攥紧了奏折,青筋暴起之下的纸角已经皱裂。
萧谓知道现在尽量减少自己的存在感,所以低头在门口靠墙角处默默罚站。可惜天不遂人愿。只听官家沉声道:“嘉廉,这件事你怎么看?”“呃?这句话怎么这么耳熟?”后世那句“元芳,你怎么看?实在太经典了。”还有,嘉廉是谁?蓦地突然记起一件事,前些时候官家曾问过他是否起过字,作为现代人不习惯用字,所以直到现在一直没想起这事,当时随口回答不曾有字,当时官家心情正好,就要给萧谓赐字,萧谓当然恭请圣恩。刚好当时官家正在批阅几个廉洁官员嘉奖的奏折,就顺口给萧谓起了个“嘉廉”的字。
反应过来是叫自己,萧谓忙躬身施礼:“启禀官家,不知官家问的是……?”“哼!还有哪件事闹得沸沸扬扬?”萧谓这时不能继续装傻了,只能躬身答道:“历来歹人借天道预警蒙蔽世人,今日必有动作,张网以待,抓之即可,此不足为虑!”
“爱卿所言不错,只是接下来当如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