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谢谢我?”
“那条动态线,我最后就是靠你给的方法过去的。”
说的就是飞羽早上建议靠倒挂摆荡解决的那条线。
“哇,我当时也只是随便设想而已,你居然真的做到了!”飞羽放下筷子,激动的看着对方,“你真是太厉害了!”
“别、别这样说。”一抹红色犯上许知澜脸颊,“你要是手指没有受伤,肯定也能做到。”
“那可不一定。”飞羽看看自己的手,指甲已经从早晨的暗紫色变成黑紫。万幸的是今天温度极低,手指经常被冻僵,反而减缓了恶化的速度。
“那、你的手,下午能比吗?”许知澜问。
“嗯,能比。”飞羽微笑回答,“医生又给了我一片布洛芬,可以管大用。而且,我下午可不会再收着力了,我会拼命往上爬。”
许知澜愣了一秒,随即说:“那你可要加油了。我下午也会拼命往上爬。”
下午,女子组难度赛决赛,开赛前运动员一起观察线路。
难度道的背景墙是一个20米长、20米高的不规则形状,被自上而下的中线一分为二,分别是男子组和女子组的赛道。女子组直接以大仰角起步,随着高度增加角度逐渐变小,在最顶端区域则变成直壁。
沿着被快挂固定起的安全绳,可以完整看到攀爬线路:起步段大仰角,脚点大量放在岩壁侧边,且离手点的横向距离很远,这就要求运动员全程以几乎平行于地面的姿势攀爬。
中间段仰角快速变化的区域,把手点脚点设置在紧贴折线的附近,而下一个手点又在极高极远处,这里的难度是运动员在几乎蜷缩着的状态下动态发力,将身体向上伸展至最长最高。属于难度和观赏性兼具的挑战。
而继续往上,越过几处斜向动态攀爬、一个需要倒立摆荡的凸起大造型,最后到达TOP前是一连串的动态跳跃搭配两个硬币厚度的小捏点。
也就是说,起步考验体力、中段考验动态发力、结束段考验动态协调和指尖力量。
飞羽在人群中和许知澜对视,两人都看懂了线路的挑战,也都看懂了对方眼中的坚定。
比赛正式开始。飞羽因为预赛时成绩不佳,排在第3位出场。
她前面的两位都在中段便跌落下来。而此时她也通过一路挂脚上爬,来到了中段仰角变化的折线处。
她在这里停下休整,甩一甩胳膊,让充血的上臂得以缓解,然后伸手到后背抓了一把镁粉。
是的,她又背上了镁粉。
反正是近期最后一场比赛了,哪怕伤势恶化,后面也有时间养伤。
这一次,她不再有所保留。
目光如鹰隼般盯紧上方远处的手点,腹部和臀部一起上下摆动,她猛地发力,精准的抓住上方手点,并快速抬脚在墙面踩稳。
观众席响起一阵掌声。
指尖再次渗血,但这时飞羽已经感觉不到痛,因为肾上腺素正在飙升。
她几乎是行云流水般完成了后面的几个动作,甚至在倒立摆荡的大造型处都只是简单停留,甩甩胳膊,抓一把镁粉,就一气呵成的将自己甩到了下一个点。
她很快来到了最高处的一排得分区,抓紧时间把安全绳挂上最近的快挂。
爬到这里,她余光中出现了大片重抹的杜鹃,红色、紫色、粉色相融合,像小孩子在调色盘里随意搅弄,却生出最动人的组合。
她贪婪的看了一眼这景色,将画面刻入脑中。
然后回头,观察最后的挑战。
最后一段线路,要侧身动态连续跳跃过4个厚度极窄的长形脚点,并在到达最后一个脚点时抓住硬币一样厚度的pinch捏点,然后在此发力,以一个动态抓住最后的TOP点。
站在这个高度观察,飞羽发现这几个脚点有圆滑的弧度,很容易一脚踩滑。
她回想起秦臻关于脚点太窄或太滑时的建议。
“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关键在于施力角度的对抗。当你动态跳过去踩脚点时,你的脚下意识朝着正下方施力,这就很容易打滑。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需要勇敢的上身向外侧微倾,给脚一个向内的角度,让脚的施力垂直朝向岩壁,类似于把自己的脚往岩壁里面钉进去的感觉。”
说起来容易,这种操作是反人类的。
因为人在极高的岩壁上跳跃时,上身的本能反应是尽量贴紧岩壁,而不是向外倾斜。
但秦臻向来不是说说而已。他亲自把岩馆一条道的最顶端线路改成连续动态跳跃的脚点,每天都让飞羽在这里强化训练1小时,从左到右、从右到左各半小时,强化她与本能的对抗和对身体的掌控。
而此刻比赛场上,眼前的这几个脚点,几乎就是秦臻为她设计的脚点的翻版。
只见飞羽单脚后撤发力,毫不犹豫的向侧面跳去,在观众反应过来之前,她就三步并作两步的跳过了这一路的脚点,两手牢牢捏在两个肉眼很难看到的手点上。
就像一只跳羚在岩壁间轻松的跳跃。
一阵惊呼之后,观众们屏住了呼吸,因为只剩最后一个TOP点,飞羽只要一个动态甩过去,双手在岩点上合住,再将安全绳挂进最后的快挂,就可以拿到满分100分。
在上千双眼睛的注视下,飞羽深吸一口气,开始摆动身体,然后发力、向侧上方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