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雁竹躺了约一刻以后感觉好了不少,坐起来也不晕了。
她拿起放在桌上的水一饮而尽,刚放下就看到少年走了进来。
裴小公子手上拿着一只蜻蜓风筝,其前翅和后翅不知是怎么做的,格外薄透,稍稍一动,就跟要活过来似的。
“你回来啦,”崔雁竹高兴地接过风筝,拿着摆弄了两下,等风再大一点,她就去田埂边放风筝。
裴小公子掏出麻纸,“这个,给你。”
崔雁竹把风筝往边上一搁,展开那一小片被折叠整齐的小纸条,用碳条写就的字笔画井然,落笔很轻,也许是担心一张纸写不下,每个字都缩得很小,可怜巴巴的。
跟人一样。
她看完上面的信息后满意的点点头:“做得不错,真厉害。”
按照这三个阶梯的价格和质量,首先排除最次等的土砖,一千度以下烧成的砖块不适合建造窑炉,会被烧坏。
其中她最心动的肯定第三种,可价格太高,目前还承担不起,只好退而求其次,准备下次计算好修补窑炉所需的数量后再去订购红陶砖。
崔雁竹也不是没有想过靠自己手动烧制,可是窑炉边的黏土数量所剩不多,且几乎全部都是已经陈腐过的黏土。
最重要的是,搭建窑炉所需的砖块烧成温度需要在比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这样才能使搭建而成的炉子更加经久耐用,以结构密实,不漏风为最佳。
之前自己烧瓦片是为了应急,而且瓦片这个东西不比砖块,表面有些凹凸不平也没事,可砖块不一样。
总之,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吧。
验收完成果后,崔雁竹爽快地又掏出了十二文钱,“尾款。”
“多了。”小少年倔着一张脸阐述事实。
崔雁竹低头注视他自以为藏得很好的手指头,那上面都被炭条蹭黑了,可是麻纸和风筝上一点都没有沾到,足见小心。
她眼珠子一转,起了逗小孩的心思,“多的两文买你个问题。”
裴小公子抬头,好像在问是什么问题值两文?
崔雁竹弹了弹蜻蜓翅膀,听到清脆的纸张声音后说:“我还以为你会买个蝴蝶或者燕子样式的,怎么会想到选蜻蜓呢?”
“蝴蝶,贵,蜻蜓便、便宜……三文,”说完顿时闭了嘴,望了眼天色,“我该、该走了。”
崔雁竹一愣神,倒是个意料之中的答案,她笑了笑算是作别,看着少年去大夫处提了药后便马不停蹄地离开了。
短暂的谈话结束,等她闻着医馆里的药味昏昏欲睡的时候,崔父才回来,看起来心情不错,“正巧遇上一个要去抚顺庄的驿卒,你大姐也能早点收到东西,烛火也尽数买齐了,今天这事儿办得圆满,你娘说今天炒南瓜藤吃,咱们走吧。”
秋天南瓜成熟,得勤修枝叶,如果南瓜藤长而多,是会降低果实的生长的,把一些老叶和黄叶剪掉可以使养分更加集中。
现在崔家地里的南瓜还有些泛青,需要再静静等待一段时间,但是南瓜藤已经到了可是能上餐桌的时候,现在多摘一点炒也不影响南瓜本体的生长。
崔雁竹想,这也就是住在农村的好处了,无论什么瓜果蔬菜上市,他们这群人都是第一批尝到的。
崔父观察到自己出去一趟回来,崔雁竹的身边多了一个青色的风筝,于是疑惑道:“三妹,你这风筝是哪里来的?”
“这个啊,方才有个富贵人家的小姐路过,见我一个人在这里病恹恹的躺着可怜,就把手上的风筝送我了。”
少年和她爹没有碰上,前因后果解释起来也麻烦,崔雁竹直接说是别人送的。
崔父听她这么说,赞了一声:“那小姐真是心善。”
现在正是晚饭时分,路上的行人游子少了许多,崔雁竹敏锐的观察到一旁有个卖风筝的小摊,摊主回答顾客的询价。
“蝴蝶的是十六文一只,蜻蜓?蜻蜓十三文。”
十三文,那少年岂不是把自己给他的十五文几乎全都用来买风筝了?
崔雁竹望着蝴蝶风筝的方向不动,发现整个摊子上,蝴蝶风筝是最精美的存在,只有自己手上的这只蜻蜓风筝逊色一二。
她歪了下脑袋,猛然发现自己用商人的思维久了,把所有人都放到了交易者的位置中,时时刻刻在衡量利益与得失。
说不定对方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生活情况好多了,只是看自己病着,才答应替她跑一趟。
又说不定他完全没有想自己亏没亏,而是觉得蝴蝶的风筝最漂亮,但因为缺少一文,所以改选了蜻蜓。
她不知道的是,在看到蝴蝶风筝的那一秒,裴小公子又一次生出了无能为力的感受,已经下定了决心将母亲的遗物典当。
十三文还是十六文,都无所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