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雁兰,你手擦了吗?”崔雁竹冷不丁发问。
像被烫到一样,崔二哥立马把手拿起来了,但这无济于事,某人头顶一片油光,显然已经被油腌入味了,“哈哈,当然擦了呀,干干净净的,不信你看。”
他将握成拳的右手伸到崔雁竹面前,背地里悄悄撑起身子,随时准备跑路。
受害者抬手一摸,果然是满头的油,崔雁竹狠狠捶了她哥一拳,然后气急败坏地追逐逃跑的人,“崔雁兰,你完了!”
二人打闹着,不远处的田里郁郁葱葱,夏日盛开的花各色,看上去热烈而灿烂,微风拂过,吹入崔雁竹的衣衫,她笑得欢快万分,感受着清风入怀,无拘无束。
晚饭时间家里来了客,关大婶拎着篮子进门,笑得一脸热情,看到崔母放下筷子要起身,忙道:“雯华你坐,你坐,不用站起来迎我。”
雯华是崔母的闺名,二人出嫁前就是熟识了,出嫁后更是当了邻居,时常走动,所以感情较一般人好许多。
崔母与她寒暄了几句,问她吃过饭了没有,等到否定的答复后去取了一副碗筷来,“来吃点吧,三妹今天还炒了菜,你尝尝。”
“真是不错,从前竟没想到阿竹有这手艺。”关大婶坐下,吃完饭后先是夸了崔雁竹几句聪明伶俐之类的话,然后才说明来意。
“我家那口子瞎折腾,打算过阵子去城里支个食摊,位置他都看好了,就挨着路口,前几天工具什么的也都齐了,只是这食材还没定下来,你帮我想想,卖熟野味怎么样?”
“野味……”崔母思考一阵,关大婶男人的弟弟是个猎户,确实能打到野味,只是这打猎是靠运气吃饭,有的时候几天都打不到任何东西,那个时候难道不出摊了吗?
很显然关大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或者,卖些鸡肉,兔子肉汤什么的,你说呢?”
原来如此,崔母这下懂了,这是在委婉地表示想要讨两只兔子去养。
她递给关大婶一个放心的眼神,“这算什么事儿,你等过两天几只兔子断了奶,我给你送过去两只,现在都还离不了大兔子。”
当初三妹病得整宿整宿发高烧,关大婶主动拿出了五十文的私房钱让她去买药,也算是崔雁竹的救命恩人了。
关大婶喜笑颜开,从带的篮子里摸出鸡蛋,爽朗道:“行!这些鸡蛋你拿去,给家里孩子补身体。”
“哪能收你这些,不过就是两只兔子而已,”崔母推拒,又从衣襟里取出早已准备好的钱,原本是打算明日还给关大婶的,“还有这二十文,你也收着。”
二人在那里推拉,倒是崔雁竹捕捉到关大婶话中的“食摊”二字,眼神发亮道:“那摆摊的话,关叔需要碗碟什么的吗?”
“倒是买了一批,有些粗糙,但价格便宜得紧,我们打算先用着,只是汤品炖盅还没买,周口县这地方,自从早两年几个窑厂倒后,无论是陶器还是瓷器都贵了三分。”关大婶回答道,说完又有些发愁。
她家男人炖汤比做菜好吃多了,日后还是主要卖炖汤,碗碟其实够用,只是几个月后的冬日,若再用碗之类的,食物会冷得比较快,那样客人也不会买账,难办啊。
“这样啊,如果遇到便宜又量大的罐子,关婶会买吗?”
“那自然会,我正找着呢。”关大婶毫不犹豫地点头。
“行,我知道了。”
关大婶一头雾水,奇怪道:“知道什么了?”
崔雁竹卖了个关子,“等过两天告诉您。”
“这丫头。”崔母嘀咕了一句,无奈地摇摇头。
她想过了,前期就算是免费赞助关婶也没事,毕竟她之前帮了崔家这么多。
等到了关叔真正开始做生意,向顾客提一嘴这些餐具也可以直接打包带走,回家食用,只要多加几文银子或者拿回家吃完再还过来,交个押金,等到还回餐具的时候再退押金。
这种既可以堂食,也能外带的模式灵十分活便利。
而等到顾客发现餐具的质量也不错以后,不怕以后没有慕名而来的客人。
这种营销方式她记得现代上课时被教授当作案例,还写过几百字的案例分析。
崔雁竹是放弃自己来摆摊这件事了,家里的物质条件不足以支撑前期准备,她也受不了猪下水的味道,吃起来是不错,可就是处理太麻烦了。
思来想去,合作对她来说是最有利也是最容易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