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下山了,把东西藏进山里,去瞧瞧下面什么情况。”
不知道这支军队是哪方人,带着东西他们走不快,现如今只能先把东西抛开。
物资被藏入深山,众人只带上了武器和粮食,悄悄顺着山中小路潜到军队上方观测。
站在山石上往下看,远处下方官道上走着一支穿戴简单军服薄软甲的军队,约莫两三千人,看他们身上的痕迹和兵卒疲乏之态,估计刚打完一场战事,像是从前线退下来的,但……
洛长松瞧着前方高头大马上甲胄干净雪亮的小将。
这位可不像是厮杀过的样子。
这次的战场是在贴近南蛮的交州、芸县和从索县的东北部,此时战事吃紧,怎么会有将领带着军队慢悠悠的往这边来?
脚下这座山是连圆山脉上的小峰,连圆山脉蜿蜒绵长,串通整个安南还连接了南诏和南蛮。
旁边就是一座高大深山——蛮山,蛮山地处大庸的从索县、洪索县与南诏、南蛮两国交界,要不是蛮山高大难跨,南蛮的军队绝不会绕远路从地势平缓的芸县与长州进犯。
所以这支军队是从前线退下来的,还是打算从蛮山绕往南蛮呢?
洛长松来了兴趣,让几人结伴回去给潘时樊报信,让对方这段日子统管商队的一切事宜,自己带着人悄摸跟上那支军队。
中午,军队找了个地方歇脚,袅袅炊烟原地升起,这场景别说是洛长松,就连旁边刚训练了不久的弟兄都看得直皱眉。
他们白天都是啃干饼子,晚上才生火热饭,别说什么山里升起一点点炊烟很正常,这几千人饭的炊烟那能是一点点吗?
远处看过去,朦胧胧一片灰烟直冲天际,和着火了似的。
大庸禁止伐山,而且最近打仗,边境这一片的百姓都小心谨慎,根本不会有人逗留在山中生火,那,这么浓的一大片炊烟到底是谁生的呢?
真好猜。
要是这些人打算绕往蛮山袭敌,不可能如此不谨慎,要说是故意弄出动静扰乱南蛮视线,让他们分兵防备蛮山一片,弱化前线布兵,那也该再分散着多烧些。
有点经验的哨兵都可以凭借前方炊烟来判断人数,这也是平坦开阔的战场上就算停战也会在做饭时故意点烟的原因。
故意弄出两三千人都动静让敌军防备?
要真出这计谋,那左丘飞怕是可以直接收拾收拾滚回京都了!
半个时辰后,早早吃完饭的军队还未出发,一点也不像着急赶路的样子。
等不及的洛长松带着两个人悄悄潜下去,打晕了两个人捆好,披上对方的衣服后洛长松和戈砀一起摸脏了脸混进军队。
怕被那几人的熟识者察觉什么,洛长松没会他们的小队,悄摸往小将所在的那一片地方去。
坐在地上假意歇脚,探头一看,细皮嫩肉的一将领还坐着喝酒呢!
这人一看就是送进来混军功的勋贵子弟,不过什么都不懂的也能塞进来,大庸朝堂真是越来越不行了。
又小半个时辰后,队伍终于出发,洛长松就混在队伍里走着,上方的弟兄们顺着山路跟着。
就这样混到晚上安营扎寨,暗戳戳和旁人聊天打探的洛长松终于确定消息。
这一支军队领头小将姓李,听说是个有钱的贵族子弟。
洛长松在脑中搜寻对比了一下,他没见过这人,但极有可能是上次带头反抗左丘飞的隆阳李氏将领那一派系的。
确实也是,这个小将名为李彭勃,是李家孙系一代三房嫡次子,上次出头的将领是他二伯,名为李彭勃,其兄为户部侍郎。
这次李彭勃是被自己父亲丢出来跟着二伯混军功的。
前方战事吃紧,但李阳文和左丘飞不对付,又不想消耗自己的嫡系不对,打起仗来一直不紧不慢。
前方战场主要集中在长州、芸县一带,从索县这边被波及的少一些,李阳文知道自己这个侄子又多费,干脆派他带兵驻守在从索县边境。
哪里得知,就在前方战事如火如荼时,芸县突然被猛攻,镇守从索县的那位老将急忙带人前去支援。
这下子从索县就剩下李彭勃和于佺这两个履历漂亮但屁也不会对小将镇守。
老将原以为自己匆匆一去个两天,这边有自己的部下从旁协助,哪怕有敌人攻城也能熬到自己赶回来。
那只当天老将刚到芸县,南蛮的部队就开始大力攻打从索,于佺慌忙带人上城墙应战。
眼看敌军勇猛,自己这边一直处于弱势,在南蛮军队有人登上城墙时,被吓破了胆子的李彭勃居然带着自己的三千人跑了。
他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