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风聆御剑涉海,寻得一处安宁僻静的海域,将此海划分出一小块作为自己的领地,起名为“碧海连天”。
她在碧海连天上方撒下一撮土,从此海面中心冒出了一座仙山,名唤“照灵山”,并在山上建立了山息门。
照灵山浮于碧海连天上,一年四季变换,与凡尘无异。
山中仙林环绕,飞鸟走兽栖息其间,怪石奇峰盘踞,清溪碧泉倾泻而下。
海面仙雾飘渺,僻静幽深,海下有息龙潜底,水兽潜游。
夜静时,皓月当空,银光四射,璀璨华然。
海面巨浪澎湃,拍山溅水。
浪声起伏,远远传到了山息门各处,静静敲击着此夜未寝人的心。
秦轻身穿寝衣,罩了件青蓝外衫,捧着一卷书坐在朱漆书案前。
窗外清风明月,细柳拂声,仿若絮语。
一片柳叶落下,随风飘入屋内,惊动了案前人。
秦轻放下书,挑灯走到窗前,探头望外看去,只见隔墙的柳树已高过墙头,绿丝越墙垂落,一碧清影。
秦轻记得,隔壁是一处久无人居的空院,只因院中栽了一棵柳树,风聆就给这院子赐名拂柳院。山息门有不少这样闲置的屋院,一般是用来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秦轻凝视着院墙上翠绿的柳枝,转念想到了方逾仙。她今夜没有现身,不知她被风聆安排住了哪个院子。
正如此想,隔壁院里忽然传来一阵缓慢的脚步声。
秦轻面上一惊,心中暗道:“莫非隔壁院中有人?是方逾仙?”
她急忙走出屋子,来到墙下侧耳倾听,担心自己是一时听错了。
嗒。
嗒。
嗒。
没听错,隔壁确实有人在走动,只是不能十分确定那人就是方逾仙,因为也有可能是别的弟子跑到这里来了。不过这个可能性不大,大晚上的,谁没事到处瞎跑啊!
秦轻贴着墙壁,继续跟随脚步声行走,快走到尽头处时,脚步声停止了,一道清晰悦耳的嗓音从拂柳院中传来,不轻不重地落入到了秦轻耳边:“你跟着我做什么?”
那声音分明在笑,可是笑得极为冷淡。
秦轻没听过这个声音,她现在可以确认无疑,此时待在隔壁院里的是方逾仙。她并不惊讶,风聆都安排她去监视方逾仙了,那风聆把方逾仙丢到她隔壁去住,也不足为奇。
“怎么不说话?”
双方静默了片刻,方逾仙的声音又传来了。
秦轻拢了拢披在身上的外衫,平静道:“方师妹,时候不早了,你早些休息吧。”
她困了,要回去睡觉,她不想留在外边和一个不曾谋面的人东拉西扯,起无用的较量。
只是秦轻走得太着急,没来得及听见方逾仙后面的话:“方、师、妹?呵,谁是你师妹?”
这话既像是对秦轻所说,又像是自言自语。
山息门东南隅的飞檐亭里有一座悬空的金钟,每日辰时、巳时、午时都会各响三次,长鸣三声。每次钟鸣,都会引来一群彩鸟绕飞檐亭盘旋三圈。
依照山息门的规矩,众弟子每个月初五、初十、十五要在辰时之前赶到玉殿。这三日上午辰时、巳时这两个时辰,他们需待在殿中听风聆和南烨讲授仙法,谈经论道,午后便是众人各忙其事,随自己喜好来了。若是弟子中有闭关修炼者,便可不去参加每月的授道。
众人吃过早饭,断断续续地来到玉殿就坐。
秦轻照例来的很准时,她是第一个到正殿中坐下的弟子。
风聆静坐在最前方,犹如一尊无暇玉像。
再过一小会儿,接着便是叶端、沐雁一同入殿,楚怡随后就到。叶端和沐雁师出一脉,经常同进同出。他们两个很少坐一起,叶端总是和秦轻坐前排,沐雁喜欢挨着楚怡坐。
辰时一到,飞檐亭的金钟准时震响,钟声激荡,传遍了整个山息门。
雷尘踩着钟声狂奔入殿门,嘴里塞着一块没吃完的馍馍。他扑到离他最近的坐垫上快速坐好,飞快地咀嚼了两下馍馍,一口吞了下去。
楚怡听到身后动静,连忙拉着沐雁回头看,就见雷尘面相滑稽地坐在软垫上。她指了指雷尘散乱的衣襟,两人捂着嘴,咯咯地笑个不停。
雷尘低头一瞧,顿时面露羞涩,他慌忙整了整衣衫,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风聆向下扫视,朗声道:“肃静。”
楚怡、沐雁两人赶紧止住笑,转过头看风聆。
殿中鸦雀无声。
风聆瞧了瞧身侧空荡荡的坐垫,眉头轻轻皱了一下,南烨没有来。
叶端道:“掌门,弟子有事禀奏。”
风聆颔首,示意叶端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