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哪怕使用同样的模具,生产出来的两个支点也可能在形状上存在差异。哪怕只有几毫米的差别,在速度攀岩这项每一毫秒都至关重要的运动中,几毫米的差异可能会显著影响运动员的比赛表现。所以才会要求运动员把A、B道都爬一遍,抵消两条道上岩点差异带来的成绩差别。
但最近几年,国际攀联的速度赛岩点供应商找到了新的工艺——全程由计算机控制的热成型技术。这种工艺是将塑料板加热到软化温度,再覆盖在吸塑模具上,塑料在冷却后直接根据模具的尺寸固化,然后再利用数控机器切割出理想的形状。这种工艺的精准度终于达到了速度赛对精准度的要求。
于是,只要是来自认证供应商的岩点,严格按照速度赛标准打造的赛道,理论上都完全一样,不至于再出现可能影响运动员成绩的差异。
所以才有了4赛道,也就是说运动员不需要再爬A、B两道各一遍,而是可以像田径比赛的百米大战那样,每人一个赛道,只爬一次定成绩。
这样一来比赛的精彩程度大大提高。
但这种只爬一次的四赛道赛制,是从八分之一决赛才开始。
奥运会速度赛的赛制是,在预赛阶段,每个选手把ABCD四条道都要各爬一次,总共4次。
所以在速度赛的转播画面上,预选赛这一天,还有每个运动员在四条道上的成绩显示。
想到孙丽和张晓曼今天比了四条道,陆风铭不由的安慰道:“速度赛的两位运动员今天真的辛苦了。”
孙丽笑笑:“确实辛苦。虽然以前训练和比赛每天爬的次数远远高于4次,但今天这个赛制实在太磨人了。全部4条道都轮完才能知道最终名次,心理上的煎熬确实不好受。”
“所以你们今天表现都很不错,我挑不出什么毛病。”潘指导破天荒的表扬了队员,把孙丽和张晓曼惊得瞪大双眼。
潘指导清清嗓:“但是后天你们的挑战就更大了,从八分之一决赛开始,一爬定胜负。所以今晚回去好好休息,明天调整好状态,别太兴奋也别想太多,用最好的状态去比赛。还有你们俩——”
潘指导又转过来看飞羽和许知澜:“抛开裁判因素,今天预选赛的线路难度是不是感觉有些轻松?”
飞羽和许知澜又一次对视,两人一起点头。
“确实轻松。按理说线路也不简单啊,但不知为什么,反而爬的比较顺。”许知澜说。
飞羽相当赞同:“没错。怎么说呢,感觉今天的大部分线路,定线员似乎只是单纯的想看看我们的水平,并没有想要搞我们心态。”
小潘教练接过话:“线路并不刁钻对吧?只是淳朴的考验你们的技术和力量。”
“对对!”飞羽说,“比如今天早上那条平衡线,就平平一面墙,没有夹角不需要用左右开门,就是考验最纯粹的平衡能力。还有那条协调线,也是单纯考验协调能力,不像以前爬过几条线都得连滚带爬。”
潘指导给了陆风铭一个颜色:“陆主任,来说说这背后的原因?”
陆风铭不紧不慢的接上:“没问题。这个很好理解,奥运会的受众和攀岩世界杯的受众不一样。奥运会攀岩比赛一定要照顾原本不看攀岩的观众,让他们能感受到攀岩的魅力。打个比方,攀岩比赛就像一家餐厅,观众就是顾客,常看攀岩的观众相当于老顾客,第一次看攀岩的观众就是新顾客。奥运会可不能只陪着老顾客聊天,不能让新客人觉得自己融不进去。所以定线员的任务不是出偏题怪题,而是出一些能体现攀岩经典魅力的线路,让新观众也能迅速入门。”
“原来如此,”小潘教练说,“那半决赛和决赛也会是这种风格吗?”
陆风铭摇头:“给奥运会定线可比给攀岩世界杯世锦赛定线压力大的多,毕竟收看的观众可是成百上千倍的增长。进入半决赛的20人都是第一梯队的选手,要把这些选手再分出名次,那难度一定是远远超过其它比赛的。你想,不能出太偏的题,不能逼运动员做太难看的动作,还得让运动员做出很多帅气动作。我们照这几个标准去倒推,差不多可以猜出几个可能的难点。不如你们每个人说一说,自己觉得攀岩里哪些动作最帅又最有难度?”
飞羽脱口而出:“勾脚倒挂。还有paddle dyno!”Paddle dyno是两手像划桨一样快速交替抓握岩点,是个会让观众激动的骂出脏话的震撼动作。
许知澜:“超人摆荡!”这是个将身体摆荡起来,前后都与地面平齐,然后将身体甩出去的动作。
“人体旗帜!啊不,两个相连的人体旗帜。”在大仰角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双手抓着头顶的岩点,用人体旗帜的方法把脚从一边横移到另一边。
“捏小揪揪做蝎子摆尾!”指的是单手捏住极小的岩点,控制住身体的摆荡。
“爆发起跳!”从一个岩点直接起跳抓住上方的岩点,对下肢爆发力要求极高。
“爆发三级跳!”从一个岩点起跳,抓住上方岩点后不停止,而是立刻借力继续向上攀爬,这是速度赛选手非常擅长的动作,但两项全能的选手很少做。飞羽和许知澜跟着速度组教练做过一些训练。
“三脚猫!”这也是一种动态发力的方式,又帅又精致。
“踩缝纫机!”哄堂大笑。
踩缝纫机可不是什么高阶动作,而是在爬平衡线时,运动员小心翼翼去找脚点,但脚得不停在极薄的岩点上寻找平衡,看上去一抖一抖的就像在踩缝纫机。
陆风铭也笑笑:“除了最后一个啊,我觉得大家回去可以在脑子里描绘几遍做这些动作的要点。我的判断是,这些动作大概率会出现在半决赛和决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