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的时候,燕绒正被博士毕业论文折磨得焦头烂额,整日抓耳挠腮。
沈和光也因为公司事务缠身,常常抽不出时间。所以孩子出生后,便放在了沈家那边抚养。
沈筠和万女士盼孙子盼了好些年,如今终于如愿,孩子满月酒时大宴宾客,宴席足足摆了三天,那场面好不热闹。
虽说他们对燕绒有不少意见,但对于这个来之不易的孙子,那可是打心底里疼爱。
燕绒也放心把孩子交给他们,因此,他和沈家的关系也缓和了些许。
孩子的小名最初叫丸子,是沈和光取的。只因燕绒孕期格外爱吃牛肉丸,沈和光便想着用这个名字,留住那段难得的回忆。
可沈筠却觉得“丸子”是个食物名,不太妥当,特意找了大师算了孩子的五行八字,最终定下“云儿”这个小名。
至于大名,沈筠坚持要叫沈馨。在他看来,“馨”字常用来形容家庭氛围美好,寓意极佳。
这倒应了那句“越缺什么越想要有什么”。
燕绒对这个名字十分抗拒,毕竟是自己怀胎十月生下的孩子,他满心希望孩子能随自己的姓。
可沈筠却擅自提前办理了出生证明,连户口都一并搞定,强行给孩子定了“沈馨”这个大名。
燕绒为此生了好大一通气,还是沈和光偷偷跑去把孩子名字改成了燕随。
这件事一直瞒着沈家,不管燕绒和沈和光平日里有多忙碌,给孩子打疫苗这种事,他们始终亲力亲为,也打算一直把这个秘密保守下去。
博士毕业后,燕绒在 A大任教,带着两个研究生,手握十几个专利,生活也有了更多底气,于是他开始放慢生活节奏,也就能腾出更多时间陪伴孩子。
云儿小朋友每周六、周日会被接到沈家,周日晚上再送回来。
这次周末,沈和光要出差,燕绒便与他一同前往,工作结束后,两人尽情享受二人世界。
周日晚上七点,他们才回到 A市,顺路去沈家接了云儿回家。
燕绒和沈和光性格都比较内敛,可偏偏生出个小话痨儿子。
这小家伙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整天“啊啊啊”说个不停,学会说话后,那机灵劲儿,大人都说不过他。
燕绒坐在副驾驶座上,跟沈和光聊起上周体检结果:“我的体能在我们单位可是最好的,大师姐那么年轻,居然就得了腰间盘突出,暑假还得去做手术。”
沈和光:“她常年坐着办公,落下这毛病也正常。以后你跟我一起晨跑,省得年纪轻轻一身办公室病。”
燕绒撇撇嘴:“早上我没力气。”
身为人父的燕绒还是跟沈和光认识他时没什么区别。
依旧带着那股让人柔软的少年气。
变化大的倒是沈和光,荣升为父亲之后,他的脾气温和了许多,面对燕绒跟孩子语调都是下意识的轻柔:“习惯了就好。”
燕绒嘟囔着:“我不要,我身体好着呢。”
沈和光忍不住调侃:“那上次是谁吃冰激凌吃到肠胃炎,跑去医院打针的?还有去年,上个台阶把脚歪了,骨骼缺乏肌肉保护小小的磕碰都是非常大的隐患。”
燕绒嗔怪道:“哎呀,你真啰嗦,我跟你跑就是了。”
这时,坐在后面儿童座椅上的燕随小朋友突然插嘴:“爸爸,云儿今天也打针了。”
燕绒和沈和光都愣了一下,燕绒连忙回头问:“你打针了?”
燕随用力点点头:“嗯嗯。”
燕绒又问:“是跟奶奶玩游戏吗?”
燕随摆摆手,认真地说:“爷爷让院长爷爷来打针,这里好疼~奶奶还跟爷爷吵架了。”
小家伙一边说着,一边指着后颈的位置。
燕绒心里“咯噔”一下,他不愿恶意揣测沈筠的用意,可回想起自己孕初期的遭遇,又不得不心生疑虑。
那时,沈家得知他怀孕的消息,沈筠专门跑来劝他打促进胎儿转化的针。
那东西不仅被国家明令禁止,而且研究表明对胎儿发育危害极大,当时燕绒就和沈筠大吵了一架。
一家三口回到家后,燕绒把孩子交给育儿嫂,让沈和光拨通了万女士的电话。
沈和光语气严肃:“云儿说今天打针了,打的什么针?”
电话那头的万女士有些含糊:“疫苗。”
沈和光追问:“云儿的疫苗本在我这儿,你打的什么疫苗?而且谁家疫苗往腺体上打?”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后万女士恼羞成怒:“你就知道怪我,是你爸让打的!我拦都拦不住!孩子可是我的心头肉,我怎么舍得让他打那东西!”
沈和光追问:“所以到底是什么针?!”
万女士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是促进分化的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