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节再度迎来了盛大的庆祝。各国使节入朝庆贺,整个都护城张灯结彩,载歌载舞。千秋节当日,博彤随姑姑一起,入宫参加宫宴。
去年,因博彤年轻,坐在了后面几排,今年,她已是钦定的庆王妃,便坐在了第二排的首位。从她的位置看过去,正好可以清楚看见对面的庆亲王。他身穿衮服,眼底虽然还有淡淡的青色,却少了懒散,多了两分如玉气质。
庆亲王显然也看到了博彤,但除了淡淡一眼后,再没有向博彤投过一个眼神。
今日是高昌王的寿辰,庾昭明身为人子,又主领礼部,身负多重身份,自然诸般忙碌。然而种种忙碌都在人后,人前依然矜雅从容。
鼓声响起,管弦之色大作,在唱礼声中,高昌王升殿,于是满朝皆拜,高呼万岁。
高昌王升座之后,宫宴正式开始。宗正代表宗亲向高昌王敬酒祝祷,颖国公率领勋爵蹈而拜之,共同祝贺,丞相安佑代表众臣工恭祝大王千秋万代,福寿康宁,军民百业代表共同感念大王仁德厚政,德威昭彰,之后,内外命妇并内廷各司等,依次上前恭祝。
笙鼓悠扬,载歌载舞。在一片喜庆中,庾昭明代表父王向各宗亲叔伯敬酒,之后,他来到女客席位,向内外命妇并在座所有女客举杯。女客们都站了起来,虢丹站在后排位置,遥遥看着他。
满殿瑞香缭绕,衣香鬓影中,庾昭明面如冠玉,仪态万千。
庾昭明举起酒杯,目光淡淡扫过博彤,仰头一饮而下。
酒过三巡之后,气氛热烈起来。宗亲勋贵互相举杯,这是采选之后,庆亲王首次与众叔伯同席,自然有人问起了他未过门的新妇,说着有人起哄,让庆亲王把未来新妇带过来瞧一瞧。
庆亲王举着酒壶,给众叔伯倒酒:“新妇脸薄,叔伯们就不要为难她了。”
然而区区一杯酒怎么能够劝住人?庆亲王在他们面前是小辈,自然有人倚老卖老,趁着酒意朝女客席喊道:“哪位是庆王新妇?何不上来见礼?”
此言一出,满殿一静。庆亲王斟完最后一杯酒,放下酒壶,慢慢直起了腰。博王后皱眉。高昌王看向宗亲席位,找到了喊话之人。
大监手持拂尘,躬身上前,朗声道:“敬告懋郡公知,常平伯府博小娘子德容兼备,兰心蕙质,堪为佳配,故擢选为庆王妃。婚期定在明年,俟大婚之后,两位新人自会拜见宗亲,还望懋郡公莫要心急。”
刚刚殿中陡然一静时,懋郡公已经醒过酒来,然而酒虽醒,醉态却越发明显。大监说完后,他打了两句哈哈,便不胜酒力,被人搀扶了下去。
大监说话时,庆亲王转身看向王座,整座大殿一片安静,似有回声。
懋郡公退了下去,宗正起身,举起酒杯笑道:“昌懋醉了酒,言语冒失,我替他向娘娘,向博小娘子赔个罪。”说着,宗正一口饮下。博王后微笑举杯,道了声不敢。
大监走下来,要扶宗正坐下,宗正却拜拜手,又笑道:“只是昌懋虽然莽撞,却也道出了我等一二心声。允庆终得佳妇,阖族欢喜,今日恰逢其时,不知我等是否有幸,率先一睹新妇人材?”
宗正这番话是对高昌王说的,高昌王闻言一笑,向庆亲王道:“庆弟,宗正如此说,你还不带新妇来瞧一瞧?”
庆亲王闻言同样一笑,拱手向大王及宗正道:“允庆遵命。”说着,向女客席走来。
众目朗朗之下,他意态从容,潇洒如风,一路走到了博彤的坐席前,微微欠身,话音分明道:“彤儿,走,与我一道去见一见各位叔伯。”
这样体贴的姿态,让许多未婚小娘子们心神一荡。
博彤看着庆亲王,金风园那日的种种冷淡还历历在目,今日便当众演起了温柔体贴,她微微一笑,将手慢慢放入庆亲王手中,站了起来。
庾昭明坐在席上,静静看着这一幕。
博彤起身,走出坐席的一刻,所有人顿觉眼前一亮,继而失语。去年,曹国大王子当众求娶,博彤起身回绝时,众人已经惊艳过一回,此刻,博彤的容色再一次冲击了所有人。
博氏一族,当真出美人。谁能想到,赭石城天干地燥,却开出了最美的花。
庆亲王牵着博彤,来到坐席前,拿过两只酒杯,持壶倒酒,递给博彤一只,然后自己端起另一只酒杯,转身向高昌王朗朗道:“王兄王嫂为我婚事操劳,允庆在此正式谢过。”
说完,二人一起仰头一饮而下。
高昌王与博王后很高兴,道了一声好。
敬过大王与王后之后,庆亲王又将两只酒杯斟满,带着博彤向宗正并各宗亲道:“这些年,为我的婚事,让宗正与各叔伯挂心了。此刻佳妇在侧,只是尚未曾过礼,不便逐一敬酒,便总以此杯,聊表谢意。待完婚之后,再携新妇奉酒。”
宗正很高兴:“郎才女貌,可喜可贺!”于是一饮而下。
这时,两位军民代表端着酒杯站起来道:“小人斗胆,敢以此杯预祝庆亲王与博小娘子百年好合。”
庆亲王微笑着,仰头一饮而尽。
此时殿内管弦大作,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军民百姓代表们纷纷倒酒,笑着举杯,预祝二位新人新婚大吉,庾昭明手持酒壶,斟满杯中酒,慢慢仰头喝了下去。
宗正满面红光,庾氏虽为国姓,蕃息却不算繁茂,更有如庆亲王这般迟迟不婚者,叫人担心,但今日众声同贺,如火树繁花,实在令人心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