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笔不小的投资。府城回来,庄聿白家中此前攒下的银两几乎所剩无几,当下能动用的就是近日金玉满堂的一些进账以及窑炭上的资金,自是一文钱掰开了花,保证质量的情况下,能俭省的就俭省些。
货比三家,价询五店。庄聿白发现,去了趟府城,牛大有的待人处事能力,眼见着较此前强了许多,连谈判议价也有模有样起来。
牛大有能扛事,庄聿白很是惊喜。不过茶炭往来账目复杂,今后只会越来越多,内外账目还需寻个账房先生才是。可惜牛大有大字不识几个。
族中读书识字、能写会算的就那么几个人,而且老的老,小的小,都不合适。现在他们在县城也算有了一些人脉,若是让周掌柜帮忙介绍一个账房先生来也不是不可以,但让人家背井离乡地住在孟家村,想来也难长久。
此事还需细细盘算。
兄弟二人一通忙下来,已经晌午。沿街找个家小馆,一人一大碗面吃得开心。
牛大有听说孟知彰去了县衙,筷子都拿不稳了。普通百姓被唤去衙门那还能有好?
庄聿白冲他笑笑,又将一小碟牛肉全倒进牛大有的碗中:“把心放进肚子里!你家兄弟现在是秀才了,即便犯了事,只要没定罪,见到县太爷都是不用下跪的。”
听到“犯事”二字,牛大有更坐不住了,直接要去县衙鸣冤,他家兄弟最是守礼守纪,怎么会犯事。
庄聿白忙笑着将他拦住,说是因为秋收丰产之事知县大人知道了,特意问个明白。如此一说牛大有才安定下来,他家今年秋收比往年多打了七八石粮食。这是千真万确的大好事。大好事,想来是要嘉奖的。
来一次城中不易,兄弟二人驱车往回走前,又采买了一些日常所需的用品吃食等。
一路上庄聿白还在盘算请账房先生之事。牛二有比牛大有聪明,人也伶俐,只是也亏在不识字上。
“大有哥,窑炭上的生意会越来越好,家中银钱也能宽松起来,或者让二有去读书启蒙一下?”
“二有能行么?我记得知彰五六岁时就读书了……”牛大有挠头。
别说读书识字了,庄聿白带来这茶炭生意之前,他们家每日连粮米都不够吃,哪敢动这费银钱的念头。
不过眼下茶炭生意越来越好,尤其府城回来后,找上门来购买茶炭的掌事都排了长队。不用往远了讲,换做几个月前,牛家也不敢奢望有朝一日自家的炭能被城中那些华冠美服的掌柜们看上,如今倒来好言好语求他们。
这多亏了琥珀能干。
“只要有心,凡事永远不迟。”庄聿白一脸认真看着牛大有,“读书不一定非去考科举做官,能写会算,懂记账什么的,等窑上生意做大了,也能帮上忙不是么?”
牛大有听庄聿白的,琥珀说是,那就一定是。不过此事牛大有自己做不得主。哪天得空,庄聿白让孟知彰去牛家正式去提。
远水解不了近渴。孟知彰去三省书院读书势在必行。既然定了,自然越早越好,最迟过了年也得去了。这段时间的账目,庄聿白自己可以搞定。之后呢?交给一个不知底细的外人,庄聿白终究不放心。
“货郎张大哥家的夫郎读书识字?”庄聿白想起货郎张的那个满月酒帖子。
庄聿白行事简单明了,不喜欢也不太擅长一些家长里短,货郎张虽是他的第一个合作伙伴,但至于对方家中之事,庄聿白知道的却并不多。当然,对方添丁这种大喜事,想不知道也难。
不知为何,庄聿白脑袋中“叮”地响了一声,他总觉得哪里怪怪的,但一时又说不上来。
家长里短,牛大有比他更不擅长。不过货郎张家夫郎情况传奇,牛婶听说过,偶尔饭桌上跟老牛家这爷仨提到过几嘴。
“他夫郎叫粟哥儿,西境逃荒来的,差点饿死了,是张家救了他。手巧,说还会酿酒、裁衣什么的。会不会写字,我就不知道了。”对面有辆马车过来,牛大有控制了下驴车路线。
庄聿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下个月满月酒时应该就能见到了,到时问问情况,若是可以,窑炭上的事可以帮帮忙。
“粟哥儿?这名字有意思,让我想起九哥儿。是不是叫‘哥儿’的,都多才多艺?”
牛大有眼神古怪地盯着庄聿白看来一会儿,然后用力点点头:“比如像你,何止多才多艺。此前我阿娘还担心你家那位继母难缠,并不看好这门亲事。你一来,不仅知彰,连整个孟家村都好起来……”
牛大有的夸赞发自肺腑,但庄聿白半句也没听进去,他只停在了第一句“像你”。
所有碎片,霎时缝合在一起,给庄聿白拼凑出来一个光怪陆离又震碎三观的事实:
他是男子,他更是个……哥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