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从这些家长身上,于荼看到了无效开会的无可奈何。
齐俐那边,在综合了小伙伴们的意见后,她给大家联系到了多项工作。
因为经常到处闲逛,以及遇到各种搬重物吃力的人上前搭把手,齐俐累积下了一些神奇的人脉。
所以当齐俐真心想找兼职时,显得比同龄的林柏容易不少。
不用担心齐俐帮忙陌生人时遇到反讹上她的坏人。
一方面,齐俐自己看人颇为精准,能够区分真需要帮忙与想占便宜。
另一方面,如果真遇到坏人,长神会提醒齐俐。
长神可是很希望齐俐能平安活到老死的。
不然长神的外来能量吸收效果就要打折扣了。
在齐俐与宽团熟悉了后,需要区分好人坏人时,猫也会提供给齐俐一些值得参考的情报。
齐俐给小伙伴们介绍可选工作内容:
“有定期上门陪猫玩、线上和线下的游戏陪玩、编织小手工艺品……”
“以及最受期待的:监督学生写作业。”
到齐俐家开会的小伙伴们震惊:
“监督什么?”
“什么作业?”
“我们自己没写也能去监督别人吗?”
齐俐:
“看来你们也特别期待这项呀。”
“也许能实现双向奔赴。”
“那我具体说说。”
“监督的对象包括小学生、中学生,以及大学生。”
“有些是家长委托,有些是学生本人委托。”
“因为学生本人委托的情况,学生的配合意愿会更高,也就是我们工作起来会更轻松,所以我先来说这个。”
“简单说来,有些学生有努力的心,但缺乏自制力,于是便想给自己找外部监督。”
“如果我们接这类工作,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待在委托人附近,盯着委托人看书、别玩手机。”
“自己下委托的这类普遍都比我们大十岁左右。”
“面对比他们小这么多的监督者,他们会不好意思表现得太差。”
“如此我们的监督就成功了。”
“并不需要我们进行暴力镇压之类的行动。”
“我们还可以带着我们的暑假作业去和他们一起学习。”
小伙伴:
“齐姐,你还没有放弃认真完成暑假作业的念头吗?”
“你又不像言誉那么追求满分。”
齐俐:
“我确实不在乎是不是满分,但是,我想要养成‘自律’的习惯。”
“我可以不想做一件事情,但当我想做某事时,我就希望我能做到。”
“做的时候不会轻易放弃,不会拖拖拉拉,不会必须别人推着我才能走。”
“如果现在不把自律培养成习惯,将来可能我们也会成为需要花钱请比我们小很多的小孩监督我们自律的冤大头年轻人。”
小伙伴:
“那家长委托监督的情况呢?”
齐俐:
“就跟你们相互监督差不多。”
“被监督的那个人可能听,也可能不听。”
“但好处是,因为这类工作的被监督对象多是我们的同龄人,所以也许我们可以与他们成为朋友。”
钟朵:
“然后结伴不写作业?”
方知言:
“然后家长看监督出了反效果,便不再委托我们。”
其他小伙伴:
“监督一定要有正面效果吗?”
“有可能虽然我们努力监督了、没有鼓动被监督者和我们一起不写作业,但被监督者还是不写?”
方知言:
“失败率是必然存在的。”
“但失败率为百分之九十与为百分之十,显然后果不同。”
其他小伙伴:
“监督委托人自己就是被监督者的那种,失败率会比较低吗?”
林柏:
“不一定。”
“会花钱找别人监督自己的人,自律能力一定相当糟糕。”
“这类人即使配合态度良好,但实际的配合效果却可能不怎么样。”
“比如,他可能在监督下做到了不玩手机、眼睛一直盯着书本,可其实脑子在发呆。”
“也就是,实际上依然没有学进去。”
“我们只能监督到他们的身体,却不能监督到他们的脑子。”
其他小伙伴:
“听起来好糟糕啊。”
齐俐:
“是啊,我不希望自己将来成为那样糟糕的大人。”
“所以,要从现在就开始建立自我约束的习惯。”
“为了以他们为戒,我们就先接这类工作吧。”
然后,部分在自习室、图书馆里学习的大学生就发现,他们身边出现了小学生。
一开始时,不少大学生对此是惊讶中带些担忧与排斥。
怕小学生会闹。
但很快,大学生们发现,这些小学生只是安静地写暑假作业,并频繁地抬头盯住某个大学生。
在那位大学生摸手机、发呆时,小学生盯得格外用力。
除此之外,小学生最多就是时不时喝点水,偶尔去上厕所,或者在座位上扭一扭。
并没有发出比在场众位大学生更大的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