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头的家丁果断命令,兵分两路,一路继续跟踪王陵,一路抄近道去丹水津渡,守株待兔。
王陵连夜赶路,并没察觉身后的跟踪者,天亮后,坐上了渡船。过度的劳累使他进了船舱就睡,哪里会预料到船夫都是王家家丁。
转醒时,他被人像捆猪一般捆得结结实实,吱吱扭扭响的是车轱辘,哪还有船,那还有丹水!
王家人自然以为这穷凶恶极的暴徒和许泽是一伙的,欢天喜地去咸阳告状,还不忘下到山谷中搜出了老吏的尸首……
领兵的将军,栽在了一群宵小手里,被押往囚室的途中,王陵夺下士卒的刀,自杀了。
是以,李斯和许泽狂奔回咸阳时,见到的是王陵的尸首。
明知他做了那许多不可饶恕的错,许泽仍悲恸不已,跪在地上哀戚:“将军……”
屋中投下一道人影,疲惫的声音响起:“你们回来了。”
“相邦。”
***
入秋前,诽谤秦王一案终于有了结果。
主犯王陵自尽,夷三族。从犯公叔武本应弃市,念在他的宗室身份,全其体面,改为赐死,全家收为官孥。
李斯奉命前往狱中,为公叔武送去鸩酒。
“李斯,奸贼,骗子!拿命来!”
公叔武张牙舞爪扑向李斯,恨不能与之同归于尽。骗子!从他口中得到了王陵的下落,却没有遵从约定放了他的家人。他到死也没能救下家人。
早有士卒制住了狗一样扑腾的公叔武,李斯讥笑:“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现在知道为家人着想了,晚了!”
他不愿浪费时间,今日务必要了结此人,大军就要开拔了,晋阳之战即将拉开帷幕,数不尽的钱粮大事等着他。他不耐烦地摆摆手,士卒撬开了公叔武的嘴,举起了鸩酒。
“李斯,你不得好死!”
公叔武厉声诅咒,哗——鸩酒灌入喉,他再也吼不出来了。
冷眼看着公叔武挣扎、蠕动、吐血,最后一动不动。李斯满意地笑了。
他告诉自己,成王败寇,亘古不灭的真理。李斯啊李斯,你一定要跟紧了大王,绝对不能站错队。
***
李斯向嬴政复命的时候,孟弋正巧也在,听着听着,冷汗直流。
“你不觉着太残忍了吗?”
“残忍?哼,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罢了。”
吕不韦之所以痛下杀手不留后患,是有原因的。王陵被押回来后,吕不韦先见了他一面。
王陵痛斥吕不韦言而无信、过河拆桥。反正都快死了,他没了顾忌,半是炫耀半是泄愤,说了许多吕不韦不知道的秘密。比如,嬴政刚归秦时,被寺人挑唆揭了宗庙的瓦,那寺人就是王陵安排的。
嬴政恼怒:“死得太便宜了!”应车裂、五马分尸、千刀万剐!
李斯瞥了眼孟弋:“看在公室的面子上,相邦没诛灭公叔武全家,已是格外开恩了。”
孟弋不认同:“你既然答应了保他家人,就不该食言。”
蓦地想起,史书上李斯最后的下场,录口供时,被赵高玩弄于股掌之间,可怜一片肺腑之词,秦二世根本没看见。
不论历史上的李斯如何,眼前的李斯,孟弋是把他当朋友的。既是朋友,就不忍他走到那一步。
孟弋委婉提醒:“试想,如果……我是说如果,哪天你得罪人了,肯定不希望连累家人吧?”
李斯愣了愣,随即笑了:“我懂你意思,你的担心是多余的。李斯对大王赤胆忠心,大王对李斯恩重如山,绝对不会有那么一天的。”
孟弋扶额。害了扶苏和蒙氏兄弟,还赤胆忠心,你脸皮是真厚啊。但愿吧,但愿这位李斯不会自己打自己脸。
嬴政抿嘴笑:“李斯,将来仲父老了,我让你当相邦。”
李斯慌张摆手:“大王,此话可不敢说。”
嬴政挨近孟弋:“老师,你主张行仁义,可仁义能活命吗?当年在邯郸,贼人张不礼要杀你,同他讲仁义,救得了你的性命吗?”
孟弋被说得哑口无言。她拍拍嬴政的手:“学生长大了,老师教不了学生了。”
***
孟弋和李斯一道出宫,听到哭声一片,一看,侍卫押着一排排寺人和宫女,不知押往何处。
孟弋忙问:“他们犯什么错了?为什么抓人?”
“王陵不是在宫中安插的有眼线,挺后怕的,大王和相邦下令严查,篦虱子一样篦一遍。”
李斯说今日天气一般轻松,孟弋却毛骨悚然,又要葬送多少无辜者?
***
深宫的一处院落,老寺人仰面躺在地上,嘴角沥着血,身子已经僵了。
成蛟坐在他身边,抱膝痛哭。
不知过了多久,眼泪都哭干了,他昂起头,望向章台宫,目光中充满恨意:王兄,是你杀死了老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