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白》杀青是在十一月初,那个时候,姜逾已经进入表演班开始为期半年的学习。
《追捕》早已经播完,可惜两位男明星的撕吊之战仍在持续,其中还包括俩家男角色与现实男人之间的争执。
这个地方什么都可以以“爱男”的名义进行回旋镖,什么都可以是“男”。
男角色是男,自然是要拥护的,自然无限用苦难镀金来吹嘘大男主的。
就好像前几年夸独立清醒男主不恋爱脑一样。
不过这几年爱吹嘘主频、男频的大男主的人也多了起来,主要以打击男配小三为中心,艳压男配,以宽宏大量反衬男配不如男主手法,观众很吃这一套,因为他们爱男了,又高别的男人一等了。
当然,哪怕男主是做了小侍,那也是大男主,因为他根本不在意嫡配庶配这种世俗虚名。
至于出现男频大女主式角色,那更是爱男的好事,问就是男人异性恋多、男人爱看,是要男人用金钱证明爱来上供的。
再问就是主频男角色多,让人去看主频。
至于女角色是好是孬,无所谓——不如她是直是弯重要,不过性取向也不是那么重要,反正都有男人喜欢,反正都是男人吵。
最重要的是有子宫,哪怕是虚拟的设定。
那么现实男明星爱不爱呢?
因为是男人,所以必须爱。
因为是男人,骂了就是厌男。
那么现实男人爱不爱呢?
哦……那得看他是不是跟他一样,喜欢看一些相同的爱男题材了,如果是对家,那自然是|()|得要死、贱货、Ditch、Cheapman、某|吊|、X小|弟|、大爹、大爷、大哥……等等一系列花名,而只有本家爱好的男人才是真爱男。
个体爱好的争端巧妙地被替换成了性别立场。
仿佛爱好是永远不变的阵营。
那么多的阵营,那属于“男”的公约数自然是越来越大,但从一开始,男人的性别立场就不存在,哪怕他们爱一个全能的、独立的、有鲜明个性的、完全符合任何爱男要求的男神。
那又怎么样,他们还是会膜拜、会追随造物。
都不是男人的性别立场,而是人的造物,甚至绝大部分是属于女人的商品造物。
寺庙、游戏、小说、影视,到处都是这种造物,它们被人施以苦难,被人雕刻上男人的样子,让它们变成入赘、被烧、挨打、供奉的样子。最后向男人展示这种造物,说,看,这就是你们男人的样子。
这种造物比鞭子更好使,以至于现在的男人在男频也会主动创造鞭挞同类的鞭子了。
不少男人为制造这类鞭子付钱。
男人还必须得爱它,不然“你连男角色都不爱,怎么信你爱男?”
姜逾很难对角色说出喜欢或讨厌两个字,无论是这里还是那里。
在她看来,她扮演的角色不过是编剧、导演以及她本人的共同造物。
这种东西的作用,大概就是成为现实女人的玩具——“看,你们也能变成这样”“诺,你们也可以这样做”。
林振羽可以择取多个配子仍被夸赞“深情纯爱”,现实女人也应该是这样深情。
王蛮妮可以为前途放下复仇,也可以为上升而疯狂复仇,她可以随意地对首领男儿呼来喝去,展现攻击力,发泄自己的不满,那一个现实的、普通的女人也可以这么对高阶级的男儿、也可以为向上爬而忍辱负重。
南觅雨可以随意践踏男人的生命,用父亲的生命为自己博得怜爱,《风光》中女跨男,享受男人困境的女人可以被心疼恋爱,那现实女人自然也可以再享受“爱男”的宽容。
至于让男人不舒服的地方?噢,要骂就骂作者本人,反正男人又不知道她姓甚名谁,但不许骂作者的造物。
也不许上升演员。
要骂就骂不知道姓甚名谁的编剧。
如果是男角色做了此类事,要么被男人讨厌抵制,“跟性别无关,纯粹是讨厌小人”,要么被男人供奉起来,认为这是大男主、男本位。
但会有男人看主频会想过“我也可以这样”“我可以越级挑战成功”“我可以被人追随”“我犯了错那是因为捞男害我”“择取不了男人是因为赘礼贵”吗?
这不行,男人的道德感太高做不来这种事,别把女人的天性安在男人身上。
那不行,男人不配代大男主,不过可以代女主,赞扬大男主、追随大男主。
这明明是两种想法,两种方向,却被人连接起来,让他们共同走向一个属于他们的斗兽场。
不行,只有女人可以。
现在的男性主义是一场骗局,这里不存在性别立场与性别主义,所谓的男本位只有公约数的“男”,没有个体的、自我的“男”,男人只有被放在低造物二等、低爱造物男人一等的位置。
过去的姜逾不曾对任何女人抱有怜悯之心,她只有对世道的愤怒,对同行男演员的眼红,更别提关注什么女角色了。
她连对自己的任何举动都有着亏欠感,想要用最好的东西补偿自己、满足自己,还指望她分精力去爱别的东西?
别开玩笑了,哪怕是在此地,她连出道的角色都是洗稿粉丝的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