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是走娘家亲戚的日子。
王秀兰娘家嫌贫爱富,跟龚家来往并不密切,一年到头除了红白喜事和正月拜年不得不走动外,其余时间互不往来。
原主不爱去外婆家,小宝也不爱去。
要是娘家人知道闺女退学了,肯定又是一顿阴阳怪气地嘲笑,所以,今年王秀兰决定自己一个人去。
这种亲戚,龚文玉也不爱打交道,乐得在家做自己的事。
“你小姑这两天可能会来家里拜年,你到时候好好招待人家。”王秀兰事无巨细地交代,“你爸爸这边就她一个亲戚了,她年前生了孩子,我包了个红包放到我床头了,到时候拿给孩子。”
王秀兰娘家所在的村属于另一个镇管辖,从家里过去走路将近三小时,把那边的亲戚全部走完至少要花两天。
她不在的这两天里,龚文玉做了萝卜干,招待了原主的小姑一家。
小姑很好相处,对娘家侄女也是真心喜欢,拉着龚文玉聊了很久家常,对她做的菜也是赞不绝口。
小姑家离冒水沟村也不近,走路将近两小时,好不容易回一趟娘家,她决定多住两天。
李翠花家里房间多,有专门的客房,小姑就住在她家。
初四上午,王秀兰背着一背篓面条回家了。她初二早上出门的时候背的也是一背篓面条。
龚文玉搜索原主记忆,对这情况十分无语。
拜年要送礼物,这个年代的乡村一般都是送面条白糖之类的,所以王秀兰背了面条去娘家,往年家里杀猪了有肉,还会带肉送给父母。
正常人家收了别人的礼会招待客人吃饭,然后过两天再带着回礼去客人家拜年。但王秀兰娘家很奇葩,他们不想大老远地走穷亲戚,就直接把回礼给王秀兰,让她自己背回家。
这行为摆明了就是暗示王秀兰:你以后别带着穷酸礼物来了。
但王秀兰不这么想,毕竟是娘家啊,这亲戚怎么能断呢,再不满意也只能自己受着。
龚文玉心疼她妈背着这么重的面条走这么远的山路,真想跟她说这亲戚不走也罢,但她没有这个立场。
可能是背重物走远路着了凉,又或许是在娘家受了气,王秀兰本就体弱,从娘家回来后就病倒了。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她这一病,一直到苏蓉婚礼都没好全。
龚文玉第一次照顾家中病人,着实被王秀兰的虚弱吓到了,去镇里的诊所花重金请了大夫回来给她诊治,还骗她说没花几个钱。
镇里的大夫都是半吊子中医,没上过正经医科大学,偏僻地方的条件就这样,龚文玉想着要是不见效果就去趟县城,但是去往县城的班车初十才开始营业,可把她急坏了。
所幸王秀兰喝了几副中药后逐渐好转,终于不再整日卧床,能起来走路了。
本来母女俩都答应了苏家去帮忙,眼下这情况只能龚文玉自己去了。
王秀兰让她放心去,“我现在已经大好了,只是不能干重活,自己一个人在家可以,我自己的身体我清楚得很,别担心。”
王秀兰再三劝说,龚文玉才去了苏蓉家,离开前嘱咐小宝随时注意奶奶的情况,有什么事儿就去苏家找她。
小宝很懂事,写完寒假作业就乖乖地守着奶奶,寸步不离。
苏家抠搜,办的席面是按照村里最低标准来的,肉菜能少则少,被厨房的人偷偷吐槽。
李翠花知道王秀兰生病了,又同情起了大嫂一家,安排活儿的时候很照顾龚文玉,初七那晚让她比别人早回家一个小时。
初八是正日子,这天苏蓉就要正式出嫁了,新郎会带着迎亲团来迎亲,所以今天的做菜任务是最重的。
凌晨四点,龚文玉和其他妇人就到了苏家的厨房,开始备菜。
备好午餐的食材,就要开始做早餐了。
7点左右开始做早餐,龚文玉打开了直播。
“大家好啊,今天我朋友结婚,给大家直播做农村婚礼宴席。”
时间太早,这会儿直播间几乎无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