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瑜开口道:“朕以为为官者,需做到以下三点: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
“哗~”百官倏然动作一致地扬首,此时此刻他们齐齐忘了未经允许不可直视龙颜的规矩,一个个的望着天子的表情皆为震撼,犹如目睹了生平未见之奇景。
不怪乎百官惊奇,要知道这位天子每回上朝开口“诸位爱卿,谁有本可奏”,闭口“众爱卿,有事启奏,无事退朝”,从未在朝堂上说过此等振聋发聩的言论!
甚至有大学士出列,激动地询问:“微臣斗胆请问陛下,此言出自何人之口?”
“乃是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智者,这不重要。”不等他追问,连瑜匆匆拐回正题:
“爱卿们以为此言可对?”
不知道天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首辅和岑太师两方均无人开口,迟疑一会儿,一名官小位卑的官员为了表现自己,头脑一热站了出来,道:
“臣以为陛下所言甚是。古人云,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春秋晏子云,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
谁管他云什么,连瑜在他停顿时,迅速地讲台词:“那众爱卿可都能扪心自问,问自己真的为国为民谋利益了么?”
问完,他从袖子里重重地甩出一本奏折,冷哼道:
“朕看有些人别说爱国爱民了,在其位不谋其政只会为自己谋私利!”
被奏折落地掀起来的风扑了一脸的小官:“……”是他草率了。
“科举本应是我大昭选拔贤能之士的途径,岂料竟沦为某些官员聚敛钱财的手段!”
气象庄严的大殿上天子的声音怒不可遏。
“赵、曾、李三位翰林上前!”
百官前列麻溜地滚出来三名官员。
连瑜厉声道:“朕将主持会试一事交与你们,没想到你们却徇私舞弊,为朝廷输送庸才,其心可诛!”
圣上此言一出,整个朝堂震动了,文武百官“嗡”的一声议论开来。
三名翰林官员皆惶惶然地跪伏在地:“陛下,臣等冤枉啊!定是有人诬陷臣等!”
这些人中有人心乱如麻,有人如窦娥蒙冤,面上个个都喊着冤枉。
其中,赵翰林是岑太师一派的人,曾、李翰林是萧首辅一派的人,两派的人见此情形,皆出列为其说话,都说此事必有蹊跷,三位翰林不可能徇私舞弊。
见他们都不认罪,连瑜眯着眼睛冷笑一声,道:“尔等都说自己冤枉,朕便给你们一个机会,这些在你们监考下考进来的贡士有没有真本事,一场殿试足以试出来!”
大昭殿试是写一道策论。先帝在位时,殿试题目都是由先帝亲自出题,到了连瑜这一任皇帝,不用连瑜开口,几个大学士便早早联合拟了一份殿试题目清单上奏,生怕皇帝一个摆烂随意出题,把殿试搞砸,连瑜便随便选了个题目。
如今为了检验这些贡士,连瑜不仅命人更换了策论题目,还特地让人写了些类似会试的题目,出了一张综合试卷。
殿试当日,连瑜步入奉天殿,众多贡士早已换上白色圆领袍衫坐在了考位上。
连瑜一双眼审视着整个大殿内的贡士,这里面有的是大昭朝的未来中流砥柱,有的却是混在里面的鱼目。
他视线慢慢往下,移到考位离自己最近的那名贡士身上。
这贡士相貌平平身材臃肿,正是会试第一名孙明辉,仔细一瞧,这孙明辉额上汗如豆大,看着试卷抓耳挠腮。
两柱香过后,连瑜站起身,在殿内踱步,特地在这个孙明辉桌前站了站,发现他连《大学》里的默写填空都写错了两三个字。
连瑜嘴角一抽,简直匪夷所思,朕的老天奶,这是怎么考过乡试的?
他又去其他贡士身边看了看试卷,默写倒是对的,没有孙明辉这般离谱,可是策论和作诗这块,多是平庸无奇。
殿试结束,时间刚过午时,几个大学士在圣上的催促下连饭都没来得及吃,抓紧批改考卷。
大学士们边改边摇头,花了一个多时辰将批阅后的考卷呈到了天子的御案上。
当日申时一刻,看完考卷的圣上紧急召开朝会,他将一摞考卷扔到大殿上,大发雷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赵、曾、李三位翰林,你们仔细看看!这都是你们为朕选出来的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