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宁儿新作了一篇文章,得了先生的赞扬,说是这届春闱便可下场了。”
“先生真如此说?我记得年前考校宁儿学问时他还不求甚解,看来这两月是大有长进啊。”
萧岭心里很是熨帖,脸上带了笑容:“好好好,还是宁儿最让我省心,不像那个逆子……”
金氏抬头,小心翼翼问道:“可是无咎那里发生有什么事了?”
“罢了。”萧岭摇摇头,抿了口茶,道,“过几日是我的寿辰,你往后宫送个帖子,让宁儿这几日去拜见下他,毕竟是亲兄弟,会试在即,若是能给宁儿添一分助力也好。”
“那妾身和宁儿一起过去——”
金氏话刚说一半,就被萧岭打断:“你过去像什么话,还是留在府上。”
金氏听了,心里一百个不情愿。
君臣有别,她儿子过去可是要给那个孽障行礼的,若她不在,还不知道那个孽障会怎么磋磨宁儿呢!
“可无咎和宁儿向来不睦。”金氏焦急道,“您也知道,无咎一直对亲身有误会,觉得妾身抢了他母亲的位置,还误认为妾身和楚姐姐的死有关。”
萧岭眸光锐利,道:“别担心。看在我这个父亲的面子上,料那个逆子也不敢为难宁儿。”
金氏别无他法,只好应了。
一下朝,连瑜立马回了寝宫更衣,就这冠冕加朝服,穿戴的时间一长,颈椎病准得犯。
不行,得想法子叫内务府改下朝服。
正想着此事可行性的时候,萧无咎来了。
依旧是一身玄色衣裳,比前晚的略宽松些,但透过宽大的袍服,仍然能看出来他宽肩窄腰的好身材,瞅瞅这一米二的大长腿,一看就是个大猛1。
连瑜欣赏着美色暗自惋惜,可惜啊,气势太强,让人不敢招惹,连瑜怕自己前脚扑上去,后脚就在投胎的路上了。
萧无咎是来问昨日商定的事的。
连瑜回想一遍朝堂上的那些臣子,没等他开口,就抢先说道:
“放心,你说的那件事,朕心里已经有合适的人选了。”
萧无咎挑了挑眉:“是谁?”
“右佥都御史御史廖直。”
萧无咎这回十分意外,他看了看小皇帝那不甚灵光的脑袋,好奇道:“陛下怎么会想到这个人?”
连瑜的脑回路很简单。御史言官有纠察百官,上疏弹劾之权,人多又比较清闲,最适合当钦差外派了。
所以连瑜上朝时就瞄准了那群人,然后发现了都察院这群风纪委员中的佼佼者——廖直。
咋说呢,主要是这人在一群老头中间比较突出,二十来岁的年纪,生得目若朗星,相貌堂堂。
在朝堂上弹劾别人简直就是杠精本精转世,引经据典、以古讽今、指桑骂槐,这一套套的看得连瑜直呼——
好家伙,国家辩论队的种子选手不是你朕不看。
连瑜一本正经地回道:“朕看他容貌端正,性子刚直,一身正气,不像个容易被钱权所诱惑的,本身职责也适合办这个差事。”
萧无咎:“……”
听见“容貌端正”几个字时他就蹙起了眉。
想到一片朽木里夹着根翠竹的朝堂百官,他合理怀疑小皇帝是看脸选人,故意选了个年轻清俊的。
不过萧无咎还是点点头,肯定了他的眼光:“陛下所言不错,廖御史的父亲是文华殿大学士廖源,廖御史本人做人行事刚正不阿,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
其父官位高,也不用担心会随意被人暗杀。这一句他咽了下去。
原来还是官二代啊?
连瑜没想到还有这一茬,不禁在心里给自己竖了个大拇哥,唉,朕果然慧眼如炬。
萧无咎问道:“那陛下何时让他过去?”
连瑜朝他勾了勾手,待萧无咎一靠近,他就低声道:“过几日朝会时,朕就私下召见廖直,以巡查京城下县河堤为由,让他带几个人去庐州调查。”
萧无咎只觉得右耳被小皇帝的呼吸吹得发麻,耳廓跟着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红色。
他耳朵一动,有些不自在地稍稍后坐一点,哑声道:“陛下考虑得周全,臣无异议。”
话音刚落,萧无咎正准备告退,就听连瑜突然想起什么似的,伸手拽住他的衣角高声提醒:
“哎!明日巳时,宫门口见,皇后你可别忘了啊。”
萧无咎脚步微顿,头也未回:“好,臣准时等着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