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真的不高兴啊。”一会儿的功夫两个弟弟面上都变得愁云惨淡,百里澄发现这两人对成亲还真是不怎么愿意啊。
“长公主,大王,该回城了。”大鸿胪这时过来向二人请示。
百里澄看了一眼百里漾此行带来的队伍,颔首,扭头朝百里漾说道:“回吧,阿爹阿娘都在宫中等你。”
“嗯。”百里漾重重点头道。
进到湛京城,百里漾与崔栋先行沐浴更衣,随后同百里澄一道入宫去椒房殿拜见帝后。皇帝知道小儿子何时入宫,得了消息就撂下政务去了皇后所在的椒房殿候着。
巍峨壮阔的帝宫坐落在湛京城北面,远远望去一股磅礴大气和威严庄肃之感就扑面而来。椒房殿的掌宫令早早奉了皇后之命在宫门等候了,由她引着百里漾等人往椒房殿去。
“数年不见,大王长高了。”掌宫令行过礼,看着个头蹿得很高的百里漾十分感慨,眼眶中还有些微的红润。
她是皇后在闺中时的贴身婢女,伺候了皇后多年,亦是看着百里漾哥姐儿三个长大的。当初百里漾就封时还没有她高,现在已经比她高好多了。
“陶姑姑。”百里漾亲自上前扶起了掌宫令,看着眼前这个幼时陪伴过他玩耍的人,他感到了亲切。五年过去,掌宫令没有多大变化,只是脸上添了几道明显的皱纹,鬓边多了几根银丝。
“殿下知道您今日回来,天不亮便醒了。”掌宫令笑得皱纹都出来了。
百里漾听到阿娘在等他,原本一颗急切的心更迫切了,脚下的速度也更快了。
椒房殿中,崔皇后不住地令人去门口看了好几遍。再一次宫侍回报说未见人,皇帝看不下去了,劝不住往外头看的崔皇后说道:“宫门使已着人来报,人已入宫,稍后便至,你就安生坐着等便是。”
结果换来了崔皇后白了他一眼,接着又叹息道:“几年不见,不知五郎长高了多少,是胖了还是瘦了,平日里可有好好用膳?”
皇后是一片慈母心肠,当娘的都心疼儿子。
想到嫡幼子十二岁便离开父母远去封地,皇帝的心也柔软许多,他当然也是想念这个儿子的,只是身为君王让他比较嘴硬,“侍画院每年都有呈五郎的画像上来,他不仅长得同朕一般高了,而且身形健硕,武艺骑射亦出色,去年不是猎了一只鹿,令人送了鹿角与鹿皮来不是么?”他嘴上虽然在埋汰皇后,可自己也将嫡幼子的事情记得清楚。
崔皇后才懒得拆穿皇帝,也不知道到底是谁偷偷往殿门口看了好几次了。
“长公主,江都王,崔都尉至。”不多时,外面传来了唱至。
殿外内侍的唱名向帝后预示着人要到了。皇帝与皇后不约而同朝殿门出看去,很快就看到了二男一女的身影朝着这边走来,越来越近,几人的样貌也愈加清晰。
第一个进殿的是长女,帝后已经知晓她随大鸿胪等人前去郊迎小儿子的事情了,夫妻两人的目光放在百里澄身上片刻,更是等不及似地被她身后的少年吸引过去了。
五年过去,当初那个才十二岁身形微胖的小少年真的是长大了,脸上的婴儿肥彻底消失不见,样貌已长开了,眉眼间都能找到几分帝后年轻的模样。
五官大多随了皇帝深刻了些,鼻梁高而挺直,棱角分明;眼睛却是遗传了皇后,眼角微微红,目之清亮有光,笑时如弯月,含情脉脉,自带风流多情。他的身形亦变得修长挺拔,站在那里磊磊如青松,叫人看着便觉赏心悦目。
“五郎拜见阿爹、阿娘。”
百里漾看见同坐在一案后的帝后,不由得眼眶红润,上前郑重行了叩拜之礼。崔栋落在其后三步的位置,亦跪在地上行礼。
“好好好,快起来。”崔皇后从百里漾进门时就在盯着儿子看,又看到了长得又高又壮的侄子,内心无比喜悦,连忙叫他们起来,一叠声地说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皇帝在这段时间里已端详过嫡幼子,儿子长大了,神态模样颇具自己年轻时的风仪,内心颇有几分自得。又看到旁边的崔栋,这小子长得也是越来越像他老子崔预了。
亲人团聚,总有许多话要说。
皇帝在椒房殿中坐了一个时辰,问了些两人课业、武艺以及治民理事等方面的问题,又说宣室殿还有些奏章要批离开了,将空间留给了崔皇后他们。
见皇帝走了,崔栋“嘿嘿”摸着头笑着,说想回去看看父母亲。崔皇后怎不知兄嫂亦在家中等候儿子归家,十分干脆地放人,“快些回去吧,你阿爹阿娘怕是等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