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
为什么,这同样也是周勃想要问的问题。
楚汉之争的某次大战前。
“这几个聪明人也不怎么聪明吗!”他与身边的曹参道,“连俺都知道成事要寻个厉害人,他们倒好,三个里择了个最弱的!”
曹参是如何回答他的问题韩信已经没有兴趣知道了,他淡淡地想到:谁说一定要跟着成功的可能性来选?若都如此,他昔日也不会弃项王而就沛公!总归有些东西是要更重些的。
但他的运气显然比后世那几个更“好”些……
想到先前天幕透露的未来,纵然是他,唇角也不由挂上了复杂的意味。
***
【为权——那他们选的该是强大的曹魏;
为利——诸葛亮曾向后主上表: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 。[1]
为名——姜维在行最后一计时,可不知道刘禅会冒险留下信件,届时他在青史上的形象就不是如今的幼麟而是个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丑角了!】
***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曹操念了一遍直到这一刻也仍旧奉为圭臬的先言,他的面色有些奇异,“不为名利……好一个理想主义者!”
他的眼前突然变得朦胧虚幻,一段段虚影浮现,在那段连他自己都快要忘却的往日岁月,他也是个纯粹汉臣呐!
似乎是回溯的记忆里开始出现了不好的片段,他怔忪的面容上突然多了一抹讥嘲笑意,随后逐渐扩大。
但就在讥嘲扩展至最盛前一刻,一双不知从何时起永远含着郁色的双眸骤然出现,打断了他所有情绪奔流。[2]
“……文若啊。”
不知多久之后,安静的宫室内突然传来这样一声似后悔、似遗憾的叹息。
*
“陛下他……把信留下了?!”姜维蓦然抬头,心神巨震。别人不知这所谓的信是何物,他还不知道吗?!
──这封信便是出自他手啊,其中内容若是被人所知,以陛下如今阶下囚的身份必死无疑!背负叛国之骂名殉国是他自己的选择,他又何曾在意过身后名。
若权衡利弊来看,即便是犯上也该说陛下句傻的!君子岂可立于危墙之下,何况陛下千金之躯!
但,人终归是感性的。
姜维这一刻才彻底明白,自己的付出被主上看见,并愿以竭力回应,到底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他甚至感知到了心脏泵出的血液流向四肢百骸的动静。
“将军,我等可还要继续挑拨钟会邓艾?”即便周遭都是知根知底的,随扈仍小心地将自己的声音掩在天幕的巨声之中,他知道将军能听得见。
“继续吧,但得改改。”
天幕一出,钟邓二人怎么也知道他是汉臣,行事不会再如以往一样便宜了。
***
【他们为的,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曹操年轻时候就写过“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诗句,就足见东汉崩溃后百姓的痛苦了。
而汉朝国祚422年,削去头尾动乱,给予百姓长达百余年平稳安定的生活。人们在之后的乱世希望它回来,就不足为怪了。】
【而蜀汉的君臣们也确实为实现这个理想前赴后继。
哪怕国力悬殊、地理限制、人才匮乏……他们仍旧不停积攒实力然后北伐——诸葛亮六出祁山,直至死于五丈原;之后姜维接任,依旧九伐中原!
北伐难度极高,就是放眼整段华夏历史,也仅仅只成就了那么一位。那可是□□认为的仅次于李世民的能军者!
丞相和姜维很强了,但还是差了一点点。
他们少有功成,却永不止步!】
***
“……这丫头肯定对咱有意见!”朱元璋原本在听见“北伐成功唯一一人”的时候,悄悄将背挺的更直了一些,就等着之后天幕报出他的大名爽快一把!
──虽然现在的人都知道了,但以前的人他就是下了圣旨也没法告诉他们啊。天幕可以。
但偏偏!说他坏话的时候“朱元璋”几字叫的那是一个响亮,但好话的时候,名字就不见了!!
见亲爹气的血管都要爆炸的模样,朱标也是哭笑不得,这巧合的……只好开口转移话题:“爹您这回可是被后世那□□认定是仅次于唐太宗的能军者!”
随后悄悄捏吧了一下身边的弟弟。
朱棣:??
要不怎么说是哥哥带大的呢,他一下就接上了脑波,帮忙吹起亲爹的龙屁来。其他的也赶忙跟上。
被儿子们吹捧的身心舒畅的朱元璋,终于不再纠结意见不意见的了。哼哼了两句不知道什么,就放过了这个话题。
*
“仅次于陛下的能军者?!”一直没怎么说话的李靖突然出声,显然极感兴趣,“臣还当真想要见见!”
李世民笑眯眯地看了眼爱臣:药师的眼睛都亮了,现然是手痒了啊!不过他也好好奇啊。
他看向天幕,眼中浮现了久违的灼热。
“仅次于陛下……那陛下可是第一了!?”房玄龄发现了盲点。
尉迟敬德双眸一亮,大赞:“后世这位陛下,有眼光至极!”
“哈哈哈哈哈哈!”两仪殿笑声绕梁,不绝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