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脸上原本看笑话的神色淡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前所未有的冷凝。
能横扫六合御极天下,他的心计绝不输于人。
如今他方覆灭齐国,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自认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各取一字是为皇帝。正是意气最风发之时。
英明如他,竟也被不世功绩蒙蔽了眼睛:自信他的大秦一定能国祚绵长!
但他也绝不是不敢面对现实的懦夫,天幕透露出的这么多的蛛丝马迹,已经足够让他清醒:大秦,国祚怕是不长……
嬴政长眉紧簇,想起先前那事:扶苏造反……为什么?
他审视一遍自己,不认为自己是个会把儿子逼至造反的父亲。而且他若在位,也无人敢随他造反!那扶苏,造的是谁的反?!
******
【武帝的多疑是导致巫蛊之祸的源头。】安禾哪里知道正被自己蛐蛐的正主马上就要气死,她还在跟着自己的计划继续讲述
【但刘据本人的问题,也非常大——不知道是不是自幼顺风顺水,强大的母家和父亲的宠爱,给了他从不“低头”的底气。】
*
刘启正色,准备好好听一听这段,他虽然已经有了个完美的继承人,但彻儿显然不如他会调教儿子,还是得爹来教上一教!
他的唇角微微勾起一点得色。
*
【在母亲宫殿多呆一会,就被人在武帝面前进谗言说他调戏宫女。在武帝发出“赐下二百宫女”这么明确的信号后,刘据一不弄死奸臣震慑百官;二不去爹面前解释。他认为身正不怕影子斜!
还有一件事,刘据在负责处理朝政的时候,平反了很多武帝治下的冤假错案!
平反冤假错案错了吗?
没错,甚至还是大善事。但在错误的时间去做,就是错了啊。】
*
在听到天幕讲述继承人的教育问题时,始皇纵使心里有千般思绪,也都暂且压下。听到这里,点了点头。
商鞅变法不对吗,对!秦国强大由此始。但孝公死后惠文王为平息众怒,毫不犹豫将其五马分尸!
但变法延续至今。
孝公彼时已是秦国国君,在得罪庞大的旧势力利益集团——天幕此语甚是贴切,他学会后就立刻挪用了——仍选择任用商鞅来进行具体操作,作为双方之间的缓冲地带。
这刘据尚是太子就选择亲身上阵……他该夸他勇气可嘉吗?
*
汉景帝微微叹了口气:天幕说的不错,强大的卫家给了据儿太多的底气,冤假错案如那颜异,显然就是彻儿用以治国的手段!
如果平反在据儿继位后再做,那就是收买人心,仁厚圣君。可偏偏是在彻儿执掌天下时……这和指着他爹鼻子骂有什么区别?!
该教教彻儿,他没他爹一生就生个天生帝王的本事,太子也是需要打磨的!
*
汉宣帝听到这里也是微微一叹,为帝者当以霸、王道杂之,祖父仅行王道,哪里震的住百官!
***
【同样都是掌上明猪,刘彻的身段就要柔软的多。他还是在他御极天下几十年后,下了一封罪己诏!
要做到这点非常了不起,能够开口向孩子道歉的父母已是凤毛麟角,更何况刘彻当了这么多年的天下第一,无人胆敢拂逆,却要向天下人认错!
人天生就对高位者有更强的包容心,武帝这么一罪己,直接性受益的就是他的后世形象,直接被拔高了一大截!但凡有人想夸夸他,就避不开这道诏书。】
***
明太./祖时期
朱棣悄摸摸点了点头:他犯了错疯狂认错,老头子打下来的大巴掌都能轻不少。更何况老头子向他道歉……
仅仅只是想象一下,朱棣就爽的四肢百骸都松软了,就连面色也因为憋笑有些泛红,最后实在憋不住,还是从唇缝里漏出来一声。
虽然他立刻就反应过来闭上嘴,可惜还是没逃过,朱元璋利眼一下就射了过来,冷笑一声:“怎么?在想你老子给你道歉的样子了?”
被老爹一下子看穿,朱棣两眼瞪的溜圆,忍不住吞了口口水。
看着他的模样,朱元璋虎目一瞪,破口大骂:“个小王八犊子你屁股一撅老子就知道你要放什么屁!还想老子道歉……等会看老子怎么收拾你!”
感受到周围兄弟似同情似嘲笑的目光,朱棣简直恨死了自己这张不争气的嘴:笑笑笑,笑个锤子哦!等下就把你缝起来!
*
【他反思了自己往年的穷兵黩武,否定了方士、巫蛊,禁止严刑暴政,鼓励努力发展农业。为大汉帝国这架奔驰不休的疲惫马车狠狠勒住了缰绳,开始休养生息。
效果也极为显著,疲惫的经济开始恢复,大减的人口开始增长。为之后的昭宣中兴奠定了基础。】
*
汉文帝挑了挑眉,与窦后笑道:“你我这孙儿,这招学的当真青出于蓝。”
窦后含笑点头:陛下昔日罪己诏,为的是逼众臣诸侯表态立启儿为太子,彻儿却是一箭双雕啊。
“咱们后人若是个个较你青出于蓝,那便好啦……”
“贪心!”
***
【你看,强硬如武帝,功高如武帝,尚且会低头认错,你一个不过倚仗母家权势的太子,又在骄傲些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