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些都还需之后再着手准备,如今不论什么,在他这儿都得为天幕让步!刘彻目光火热,仅仅这么一会儿的功夫,就给他透出两个得用大将和未来成就,不知省去他多少工夫!
要是能再说一说卫霍二人是如何打的胜仗,那就更妙了……
……
像是与他心有灵犀,天幕下一句便叙述起了二人战功:
【卫青,第一次崭露头角是在元光六年也就是公元前129年抵抗匈奴入侵的龙城之战。这一次武帝共遣出四路汉军,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对敌,在其余三路均遭失利的情况下,卫青大胜而归,得封关内侯!至此,修正其外戚宠臣之称。[1]
在连年失利中,卫青杀敌数千余、俘虏七百余的战绩,对百官乃至汉武帝都可以说是一剂强心针!
说到这里插个题外话,唐朝诗人王昌龄那首“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里的飞将是飞将军李广说法更广一些,但我其实更站飞将是卫青的说法。毕竟卫青才是在龙城之战里唯一取胜的将领不说,李广甚至因声明所累被匈奴人重点招呼,落了个全军覆没的结局。
可惜王昌龄没有明确标注过,两派之争也和甜咸豆腐脑之争一样没办法落下帷幕了。】
……
豆腐脑?淮南王刘安面色一动,不知可与他弄出来的豆腐有何联系?
而且两派之争……能称上党派,莫非后世爱吃豆腐脑人极多,以至于口味都能引发大量争论。
既然后世人都如此喜爱,当下应该更甚才是……刘安指尖刨了刨,沉思起来。
***
“少,少伯,这天幕上说的可是你?!”王方氏听闻王昌龄三字简直惊喜异常,他们正是唐人,之前从未听闻有同名名人,丈夫文才亦是卓绝……
名传千古,何等荣耀!
“这……我也不知。”王昌龄犹疑道,只是,他看着天幕上明显是乱世之诗的短句,如今正是开元盛世,可能吗?
***
嗅觉敏锐的帝王,却已从这短短一段话中,闻到了血流漂杵的味道。
唐
李世民不自觉攥紧了手掌,他呕心沥血缔造的大唐,竟沦落到一个优秀将领都找不出来的地步了呐。
**
“元光六年匈奴入侵?!”刘彻倏地起身,如今,正值元光六年!
“陛下,末将请战!”李广几乎是在刘彻起身的同一瞬出列跪地。
不等汉武帝出声,便有尖细声音不阴不阳地响起:“照天幕所说,李将军可是全军覆没,要是我早就羞的无颜见人了,怎好意思请战?!”
李广没有回头去找出声之人,声音平静:“吾乃大汉将领,抵御外侮乃应尽之责,怎能因怯先退!至于用不用吾,自有陛下做主,却轮不到汝等开口!”
刘彻一直没有开口,他眼神闪烁顷刻后很快定下,他向李广抬了抬手:“老将军请起,老将军乃我国之柱石,此番还要劳累一番。”
却是答应了他的请战之举。
“陛下……”韩嫣一急,他与李家早有宿怨,怎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家一路高升!
刘彻转头,没有丝毫情感的寒凉眼神彻底冻住了韩嫣所有的胆魄。他虽宠他两分,却不代表他能容许他在军./政大事上肆意插嘴!
将韩嫣镇住后,刘彻心思电转:李广虽是全军覆没,却是被匈奴人重点招呼所致。他已遣人去匈奴地界探寻,若其看不见天幕,那李广这名声,他们就能做一做文章了……
**
“公元前129年,元光六年……”落下闳眼神狂热,嘴里喃喃自语,“这‘公元’想来就是后人的历法了,后人用之必有其妙处。”[3]
颛顼历累年误差,如今已不甚合用,他正有新创一部历法的念头,恰好能从中取些经验。
可惜此时天幕透漏的消息实在太少,即便落下闳在历法上的造诣已是当世翘楚,也没办法在这种情况下解锁其中奥妙。
……
【其余小战役就不再赘述,其中最关键的,有三场战役,这三场战役同样也是汉匈之战的关键。
河南、漠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2]】
……
别啊,赘述啊,最好吧时间地点计策什么的统统都讲清楚,朕可喜欢听了!!
刘彻心急如焚、刘彻束手无策、刘彻破罐破摔。
他能怎么办,他又没有和天幕通信的方法。
……
【河南漠南之战,其实是两次战役,其中河南之战发起于公元前127年,卫青领兵出征,袭击匈奴楼烦王和白羊王所部。
一举收回河南地,同时歼敌数千、俘虏三千余,牲畜百万头!
之后汉武帝在河南地置五原郡和朔方郡,并采纳主父偃的建议,修筑朔方城,迁移十万内地居民至朔方屯田戍边,彻底将这里纳入汉人掌控!
此战之后,卫青被封为长平侯,麾下苏建、张次公亦被封了平陵侯和岸头侯。】
“幕布”上光影亦在随话语变化,一张地图出现,汉朝当时疆域被标注为一片红色,其外皆是一片土黄。天幕说到这里的时候,代表河南地的那一小片地方被填上了浅红色,最后变为和汉朝疆域一样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