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懂:“那还是老样子吗?”
“嗯,”他答,“老样子,交给你了。”
好吧。既然如此,那我就全权接手了。
从前他应接不暇,我也经常帮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说起来是工作,实际上就是看小说。
看小说谁不喜欢?
杂志社每周都有新刊发送,文学部还分连载作品专用的半月刊和月刊。大型刊物的排版有固定格式和讲究,连载作品的质量也有保证。
修兵所谓的“校正稿子”,只是让我再检查一次错别字。他们已经检查过了,只是让我再检查一次。这种工作毫无难度,我非常乐意帮忙,这样就可以提前一个月看到新的连载小说了。
我最讨厌麻烦,但是修兵的话,就不麻烦了。
邮箱里有“自动回复”的勾选,修兵早早设置好了。他自己不用,只有我不方便打字,有所需要。我心领神会地勾上,开启回复说明“本月工作繁忙,若有不明之处,可回信咨询”。如此一来,我就可以直接以他的名义处理。
校正就是单纯看小说,筛选的话稍微麻烦点,但说到底也是看小说。
修兵性格认真,行事谨慎,而且特别努力,是当之无愧的“卷王之王”。筛选小说本是他做助理时的工作内容,升为主编后,本可以全权交给手下人处理。但以防助理经验不足,万一错失了才能出众的作者,在编辑部筛选工作由助理全权负责,回到家里他还会在睡前抽空浏览一次。属实没有时间,就交给我做。
这活我能做。
筛选小说靠的是阅历。无他,唯熟手尔。只要书龄足够,一眼就能定生死。
筛选一年,真正写得好的或许也不超过十本——我已经很得心应手了,看得很快。也不需要点评,一口气拒绝了三十篇投稿,正要退出邮箱,无意间在“已读未回”的角落里揪出来这一本。
“……别人都是发成稿,这个作者发来十几万字的大纲。设定很巧妙,逻辑性极强,不是那种常规的感情流写法,这些年都很少见的正剧风格。”
最近几年,文学圈流行校园文。
时尚是个圆圈,前几年最流行写勾心斗角的商战。但自从出现了“知名企业家商战,半夜潜入对手公司,用开水浇死其公司发财树”的新闻以后,舆论的风向发生了变化,流行的趋势也回退到了青春。
但是青春——又无非是上课下课、上学放学,题材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作品都因为局限写得殊途同归,看多了便了然无趣。
“……这一本在投稿修兵的邮箱之前,据说被退回了很多次。不是主流的风格,会有风险,别处都不愿意接受。但我看完提纲,真的觉得非常有潜力,推介给修兵,他也这么认为!”
所以他们文学部破例留出了一块热门板块,特意帮作者推文。
修兵去签了代理版权,想把这位打造成杂志社旗下的“明星作者”。
“现在才刚开始发行,老读者们还不习惯这种风格。再等一等……假以时日,这文一定火!这一对真的非常般配!特别特别好嗑!”
我知道剧情,领先了诸多版本,我真的很懂,安利得真情实感,天地可鉴!
马尔科听我分享,一直面带微笑。
“原来你还在帮修兵审稿啊?”他惊叹不已,看向我的目光全是赞叹,好像我在做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一样,“我还担心你跟着我上课,每天坐在教室里会不会太无聊……”
我就知道他是那种很体贴的人,全然不在乎自己上课辛不辛苦,反而担心我无不无聊。
“没有无聊,”我不认为这种小事应该成为他学习路上的困扰,果断摇头,“教室里很暖和,看小说很合适。”
“是吗,”他笑着舒了口气,“那就好,要是觉得待在教室里太闷……就跟我说啊大小姐。”
“好的,”我答应他,虽然我不以为意。
我们到了。
再漫长的早八之路也终有抵达的时候。而且一旦聊起天来,时间似乎比寻常流转得更快。起初或许存在的无聊,一旦经受时间的雕琢,就会开始变得有趣起来。
学校是个好地方,上学的好处颇多。
马尔科的名字不在教务系统内,也不参与点名和小组作业。他来学校只是上课,不受其他干扰。
我们每天都雷打不动地选择最后一排靠窗的位子。我不用和陌生人接触,身边坐着马尔科,身后是立式空调。教室里人多,空调一吹,不知道比家里暖和了多少倍。
这很好,电费水费一并省了,进一步降低了开销。
我喜欢学校,各种意义上的喜欢。
只要马尔科和我一起,我想无论去哪里都和在家别无二致。无非是身处的地方长得不那么像家而已。
吃过早饭,我们去教室坐好。马尔科开始上课,我开始登录修兵的邮箱,继续看小说。
小说写到关键的地方,马上要进入暧昧期了。爱情小说里最值得阅读的部分就是反复拉扯的暧昧期,这文的男女主角又同为高智商人设,以作者前期布设的技巧而论,之后的拉扯一定很精彩。
我非常期待,看得全神贯注。连下课铃响都视若罔闻,等我从手机里抬起头时,满座的教室忽然变得寥寥无几,马尔科还在我边上,却没有看书,反而看我。
他从来都是闷头学习的人,这样看着我,让我感到十足的反常。
“学累了吗?”我放下了手机,“要不要出去走走?”
“在看风景,”马尔科托着腮帮,懒懒地和我说,“很迷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