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将来要给这丫头许户人家,至多也只能配个像孙家阿水那样的庄稼汉,家里有地,还有犁地的牛,一头拉磨的骡子,甚至一口安身立命的窑洞。
男人在心里琢磨着,也是时候琢磨了,前些日子,那孙二娘就来家里说过媒。他寻思着,挑来选去,他家三妹顶天能配个开磨坊的王家老幺,但是王家老幺这人比较滑头,及不上孙家阿水老实忠厚。
只是他还没给孙二娘答话,这丫头竟在一个路人身上动了点心思。
秦三却不承认:“我才没有!”
她心里门儿清,身后那位是披绸挂缎的矜贵公子,而她则是粗布麻衣的乡野丫头,不消她大哥提醒也知道高攀不上,断然不敢存非分之想。
中年男人没再搭话,而是目光沉沉地望着前方一望无际的土坡和纵横交错的沟壑,秦三瞄了眼她大哥秒变阴郁的侧脸,也不再吭声,只顾着往前赶路。
跟上来的青衣客却突然出声:“请问二位,知道黄河怎么走吗?”
二人闻声驻足,秦三忙道:“知道,绕过那道山梁往前,看见那棵又低又矮、光秃秃的树了吗……”
青衣客嗓音温润:“抱歉,我眼睛看不见。”
闻言,秦三蓦地一愣,好半晌才反应过来,首先直视对方的眼睛,这明明是一双含情脉脉的丹凤眼,但是瞳色有些淡,因为目不视物,透出几分空洞感。
对视的间隙,秦三才发现他的目光是分散的,虽然好像在看着她,视线却没有半分焦距。
他居然看不见。
秦三猝不及防,这么好看的人竟是个瞎子。
可他一点儿都不像个睁眼瞎,他昨晚明明稳稳当当接住了她递过去的那碗米汤,双手丝毫没在虚空中胡乱摸索,就好似看得见一般,而且走路也——秦三这才注意到对方手执竹杖,其实是一根盲杖。
秦三突然觉得怅然,对初次谋面的陌生人生出几分可惜之情来,于是嘴快道:“其实我们也……”
她话到一半戛然而止,因为被旁边的大哥掐了一把。
中年男人接过话:“你一直向东走,大概再有十来里地,就到黄河边了。”
青衣客:“多谢这位大哥。”
“不必言谢。”
待青衣客往山道东去,秦三才拽了拽她大哥的衣袖,低声道:“山道这么多悬崖沟壑,前头又是峡谷,他看不见,若是滑了脚很危险的,反正咱们也要过河,为什么不顺便给他领个路。”
“他一个瞎子大老远的能从长安走到这儿,让谁领路了?你倒是看得见,你还摔个大跟头呢,我看瞎子都比你强。”
秦三佯怒:“你又数落我!”
中年男人语气有些无奈:“咱们跟他不是一路人,何必同路。”
秦三便没再吱声儿,有些出神地望着青衣客颀长的背影,衣袂飘在寒风中,格外清雅出尘。
青衣客独行半日,路过一处仅仅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庄,年迈的老人坐在窑院儿门口的石墩上,将一根根泡软的荆条从水盆里捞出来编成菜篮子,能让家里小孩儿带去集市上换粮。
青衣客上前讨水喝,老人颤巍巍从石墩上起身,佝偻着背,推开用荆条编织的院儿门进屋,没一会儿,端着小半碗浑浊发黄的水蹒跚走出来,递给青衣客:“喝吧!”
他接过就喝,入口一股浓浓的泥腥味儿,青衣客微微蹙眉:“老丈,这水……”
老人以为他还想讨要,连连摆手:“就这么小半碗,多了没有咯。”
“不是,这水怎么有股泥腥味儿?”
“哦,你是外乡来的吧,一看就是讲究人儿,喝不惯咱这儿的水,”老人睁着那双昏花的眼睛打量青衣客,“咱们这儿旱呐,要走几里地去圪垛村的窑井里挑水喝,窑井底下沉得都是泥土,自然一股子泥腥味儿。”
怪不得,青衣客没再犹豫,一仰头饮尽。
“你要是早两日来,还能喝上我缸里存蓄的雪水,那个干净,没这股泥腥子味儿。”老人接过空碗,笑呵呵道,“家里的壮丁出远门赶脚去了,这回走得远,快俩月没回来啦,剩下个半大的小娃娃,跟我这糟老头子一样使不上力气,每次只能挑半桶回来,吃水不容易,桶里就剩个底儿,只能给你半碗解解渴。”
“多谢,半碗足够了。”他又向老人问路。
老人三言两语跟他道明方向:“离这儿也不远了,咱们以前也是饮大河里的水,那水更浑……哦对了,你是要过河还是坐船啊?大河入冬就给冻上了,渡口也没什么人蹲守,好几个月不行船啦。”
“过河。”
“过河倒是可以,冰河现在还能走人,就是冰面湿滑,你可得行稳当些。”
告别老丈,青衣客迎着凛冽的寒风一路前行,竹杖一下下点在冻硬的地面上。
目盲并没有影响他的脚程,青衣客来到冰封的河滩边,迎着风向驻足,一站就是大半日。
天下还未统一之前,这里曾是秦晋两国的分疆处——秦晋大峡谷。
黄河仿佛从九霄云外破空开山而来,集流汇溪,将黄土莽原一分为二,可谓“巨灵咆哮掰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两岸山高峡深,陡壁岩层中嵌了无数形状各异的悬石,一些胆儿小的百姓是不敢贴着崖壁走的,唯恐某块松动的悬石掉下来将脑门儿砸个血窟窿,多半就活不成了。
以往奔涌的大河被寒冬冰封数尺,坚实的冰层连通两岸,可供人畜车马来往通行。
三三两两个路人频频侧首,送炭的杂役牵着骡子,踩着坚冰来回过了两趟河,有些古怪地看着这个在河滩边纹丝不动的青衣客。他站的时间越长,越像一尊竖立在此的雕塑,只有衣袂在寒风中灵动飘飞。
“嘿,真是个怪人。”送炭的杂役低喃了一句,很是摸不着头脑,而且那人还闭着眼睛,总不能是杵在这睡觉呢吧?
怪人兀自静立许久,看似在闭着眼睛走神,但四面八方的杂音潮水般灌入耳中,他甚至能听见厚厚冰层下流动的水声,还有逆风中飘来连铁碰撞时所发出的阵阵声响,哐啷清脆。
青衣客微微侧耳,仔细捕捉逆风中那串联铁碰撞之音,混在嘈杂的闹市声中,接着咯吱一声门窗推开,有女音尖细高亢地喊了一嗓子:“那个谁,磨镜的……”
连铁是磨镜、剪、刀的匠人走街串巷时招引女客的响器,以几片铁叶叠制成一串,摇起来锒铛作响,似钟似铃,称作惊闺。
女子的后半句被其他贩夫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淹没了,只余连铁片叮铃哐啷。
青衣客耳膜蓦地一震,即刻抬手掩耳,将神识自方圆几里外收敛回来,仿佛突然回了魂,终于不像个僵立河滩的雕塑了。
青衣客手执竹杖点了点几块路障,抬脚踩着布满裂痕的冰床,绕过支棱在脚下的大片冰凌,横穿过秦晋峡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