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下山布施是衍天宗的传统。通俗来说,就是弟子们下山向周围贫苦人家送些财粮衣物,帮助他们抵御寒冬。
这项传统自衍天宗开宗立派就被确立下来,一直延续到今日。
老实说,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大多数内门弟子其实并不感兴趣,就是外门弟子也多推脱,以至于发展到后来,这所谓的年末布施完全成了一场“表演”,以此向民众展示衍天宗的乐善好施。
“谢兄,我都打听清楚了,就是下山给人发发粮食银钱,没什么危险,活儿也轻松。”
盛明朗跟谢无涯两人夹在弟子队伍当中,跟着带队的师叔往山下去。
一行百余人,连带着十几车物资,队伍看起来浩浩荡荡。
谢无涯四下扫了一眼,觉得奇怪:“怎么都是外门弟子?”
盛明朗道:“那些内门弟子愿意来才见了鬼呢。要不是有三百灵石,这些人也不一定愿意来。”
谢无涯明白,有这功夫浪费时间,还不如拿来修习。况且,修真界的修士都是拿实力说话,不是跟谁比谁更仁义。
到了山下镇子上,负责此事的师叔将随行的弟子分别拨派去不同的村子布施。
像是刻意安排好似的,谢无涯随手就被指去一个五十里开外的偏僻村子。
盛明朗不服:“师叔,怎么让谢兄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你看其他人明明更近,却还有三四人同行?”
被唤作师叔的人看了一眼盛明朗:“你问问,谁愿意跟他一道?”
弟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兀自往后退了退。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修真界不成文的规定,凡是能入仙门大宗修习的弟子,大多都是家境殷实之辈,否则,也不会有那闲钱和闲工夫在自己家里培养出一个这样的人。
当然,也有例外。
除非是那种天赋异禀,骨骼精奇的少年奇才,才不会受制于家世。
而显然,谢无涯两者都不沾边。
虽然宗内弟子按照品级都着制式袍服,但还是能一眼看出他的窘迫。
像他跟盛明朗站在一起,区别就十分明显。
都是月白袍服,但盛明朗腰间的束带上襄的是上好的羊脂玉,嵌的是顶级的绿萝翠。挂的香囊是云锦缎面,杂金丝以双面绣刺了纹饰,晶玉坠子更是通透晶莹,没有丝毫杂质。
若说他浑身上下最最值钱的,当属他手上那把折扇。
扇骨精奇,触手温润,冬暖夏凉。扇面一幅磅礴山水,不知出自哪位大家之手,笔力遒劲,端的就是疏朗开阔的意境。
而反观谢无涯,从头到脚没有半点拿得出手的装饰,只差把寒酸两个字刻在额头上,也难怪其他人不想与他为伍。
盛明朗见此情形,气极:“你们都不跟谢兄一道,我跟他一道。”
师叔规劝他:“你可想好了,那可有五十多里地。”
“五十里就五十里!谢兄,我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