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这位读者一直以来展现出的成熟与睿智,令他想要求助。
与一个陌生而理性的人聊一聊,应该能帮他梳理思绪,从而做出正确的决定。
这位读者的内心博大、深邃、通透,表达挥洒自如,又已经结婚了,或许并不该称之为“女孩子”。
“大姐姐”才对。
在心里描摹着“大姐姐”的形象,沈昕继续打字——
[谢谢你的祝福。]
[再打扰你一会儿,有个关于情节的问题想要请教。]
毕竟是素未谋面的读者,又是第一次私聊,他隐去了真实的情况。
很快,对面发来一串震惊的感叹号。
[!!!!!!]
[受宠若惊!太受宠若惊了!我何德何能!]
沈昕又笑起来。
[你太谦虚了,其实你的评论经常给我启发,所以这次才想请教你。]
考虑了一下,加了一句烟雾弹。
[也是想多问几个人,看看不同的人面对同一种情况会有怎样的反应。]
[沉老师好细!好认真!]
对面不吝赞美。
[老师请说!请教实在不敢,我尽力说自己的想法就是了。]
[老师的作品才是一直一直给我启发,给我触动和震撼,给我一成不变的生活增添了趣味和色彩!]
好一顿“初见”的礼貌拉扯。
终于,沈昕进入正题。
[有一件事,主观上不想做,非常抵触,但客观分析应该这么做。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处理这种情况?]
[我会把它当成工作。]
沈昕一愣,下意识回道:[什么?]
[沉老师,冒昧一问,您除了写作,有其他工作吗?]
[没有,是全职作者。]
[在此之前呢?]
[一直是全职作者。你们知道的,连跟写作相关的事务,比如版权合作,我也是交由编辑去谈,线上线下各种活动能让编辑代理的就让编辑代理,不能的我都拒绝,相当于除了“写字儿”本身,什么工作都没做过。]
[这就是了,所以老师您不熟悉,情感上非常抵触,理性上却应该做,很多人的工作就是这样。而且我的习惯是,一旦当成工作,就可以减轻甚至消除抵触。]
沈昕:!!!
对的。
跟“她”聊一聊果然是对的。
一个从未想过的思路,一下就冲开了他混乱不堪的情绪。
从自己的角度看,哪怕不知真相的时候,他也不认为他和纪轻行是正常夫夫。本来就是一场工具式婚姻,现在不过是换了个理由;
从纪轻行的角度看,那家伙觉得这样的婚姻非常正常。
也就是说,他和纪轻行之间完全不存在问题。
问题只在于他能否接受“被家人处置”的命运。
这一点他从理论上想清楚了,“沉老师的狗”又给了他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那么一切就都解决了。
沈昕长出口气。
[有道理,谢谢你,我明白了。]
[不好意思突然打扰你。]
[也祝你生活愉快,家庭幸福。]
回复完毕,沈昕去浴室洗了澡,上床睡觉。
虽然睡得不算安稳,但也足以面对今后的生活。
他真地非常感谢那位一直支持他的读者。
“沉老师的狗”。
第一次看到这个昵称的时候,他正在喝水,差点儿喷出来。
有点想让对方改掉,毕竟这太直白了,但转念一想,他又有什么资格对别人指手画脚?
也许别人只是一时兴起,第二天就会改叫“X老师的猫”,而且这种昵称多是戏谑玩梗,没必要自作多情地上纲上线。
所以最终他什么都没说。
直到现在,四五年了,“沉老师的狗”依旧是“沉老师的狗”。
第二天一早,沈昕开车回锦安。
回到婚房,空无一人,纪轻行上班去了。
他给纪轻行发了条信息,然后钻进书房调整状态写稿,争取多写一些,尽量把前两天缺的补上。
习惯性地把防蓝光平镜拿出来,要戴的时候一顿,捏着镜架看了片刻,最后扔到一边。
坐在电脑前整整一天,中午照旧是简单地冲碗麦片啃个餐包,晚上纪轻行进家门的时候,他刚好把修改完的一万字新章发出去。
整个人都松了口气。
在椅子里瘫了一会儿,他站起来伸了个懒腰,重振精神,准备出去面对他名义上的丈夫。
楼梯下到一半就看见他那名义上的丈夫虽然回来了,但居然没换衣裳,穿着全套西装坐在沙发上,聚精会神地看手机。
又在工作?
沈昕站在楼梯上,试探道:“纪总?”
“等一会儿。”纪轻行并不看他。
行吧。
纪总工作第一。
只是这“一会儿”有些长,纪轻行看着手机,时而蹙眉,时而偏开视线,像在思考,时而表情柔和,微微含笑。
沈昕:?
工作的时候情绪这么丰富吗?
难怪能把事业搞好。
纪轻行一时结束不了,沈昕索性原地坐在楼梯上。
又过了一会儿,在他听不到的书房里,手机接收到了一条打赏通知,与此同时,纪轻行放下手机,向楼梯这边赏了个眼神。
“找我有事?”
“嗯。”沈昕站了起来。
“稍等一下。”纪轻行也站起来,开始洗手换衣服等一系列行动。
又过了十分钟,两人终于能面对面说话了。
“纪总。”
“这么生分啊。”
与“工作”时不同,纪轻行恢复了吊儿郎当的样子。
沈昕努力忍住自己的白眼。
“纪轻行。”
“嗯,怎么?”
“我跟我爸确认过了,也想好了,我会继续履行你和他的协议。”
纪轻行没说话,半晌无可无不可地笑了,拖着腔调说:“什么呀,我还以为你这种倔脾气,回来就会跟我闹离婚呢。”
接着又突然变得严肃,一时竟然充满了压迫感。
“你真地跟你爸把全部细节都确认过了?彻底想好了?我警告你,我纪轻行不是好惹的,这次不抓住机会,下次再想反悔闹离婚,绝没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