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了年,春回大地,山里渐渐冒出了些许绿意,村里人闲了一个冬时,又开始渐渐忙碌了起来。
喜哥儿生产的日子越来越近,一家人严阵以待,周宵更是早早的便把接生么么接到了家里,生怕到时候来不及去接人。
就在全家人的翘首以盼下,饺子如约而至,是个十分可爱的小哥儿,眼睛既不像周宵,也不像喜哥儿。
顾筠和村长夫郎抱着饺子,不舍得撒手,“这眉眼,隔辈儿随了你小爹了,可真是可爱。”
周宵细细看了看,眉眼间的温柔似是要溢出来。
小饺子刚出生,皮肤红红皱皱的,算不上多好看,但自家人却是怎么看都不够,越看越喜爱。
虽入了春,但还是有些冷,顾筠抱了一会儿,再怎么不舍得,还是让周宵抱进屋子里去了。
喜哥儿喝了碗鸡蛋红糖水,恢复了些力气,周宵抱着小饺子,放到他身边,温声道:“辛苦你了,阿喜。”
喜哥儿脸色还有些疲惫,温柔似水的望着睡的熟熟的小饺子,“小爹他们可还在?”
“岳丈他们见你没事儿,看了眼小饺子,便先回去了。”
团团和圆圆趴在床边,眼睛一错不错的盯着小饺子,皱着小眉头,颇为忧心道:“弟弟,好小,好丑哦。”
喜哥儿嗔笑着看了俩崽子一眼,“弟弟还小,等长长就好了,你们两个做哥哥的,一定要保护好弟弟哦。”
团团和圆圆重重的点了点头,很是郑重的承诺道:“小爹放心,我们一定会照顾好弟弟的!”
在他俩看来,弟弟这么丑,说不得以后就嫁不出去了,他们作为哥哥,一定不会嫌弃,会一直养着他的。
周宵不知他俩的心中想法是,看着面前的四个宝贝,心里软的像一滩铁水。
念哥儿带着孩子和李尔朝在周家住了两个多月,平日里性子沉稳的小金汤勺跟着团团和圆圆两个哥哥,玩的也疯了起来。
李父李母和金孙从来没有分开这般久过,念的紧,连日发了四五封书信,催着念哥儿他们回家。
李尔朝收到信,陪着念哥儿又在周家待了段日子,才收拾包袱,约好了过段时日再来,带着依依不舍的念哥儿和小金汤勺回了南府城。
………
日子如流水般划过,团团和圆圆就这么护着小饺子,一日日长大,山头绿了又白,周宵也早早就从白翎那儿将那一千金赎了回来。
家里的三个小萝卜头也长成了三个翩翩少年,团团和圆圆,也就是周云莳与周云安,已是俩十六岁的少年郎,小饺子,周云笙,也有了十二岁。
家里三个皮猴子般的孩子,也得亏周宵威严尚在,还能管得住,若不然,还真是不知该是怎么个皮样子。
如今周云安和周云莳有了新的少年烦恼,小时候还担心小饺子会嫁不出去,如今随了已逝的爷么模样的小饺子,一双狐狸眼,睫毛又浓又密,肤色白皙,竟是比云叔家的卿哥儿还要美上几分。
别说村里同龄的汉子日日盯着小饺子,便是白爷爷家的小儿子,也是不嫌烦的日日从镇上来,他和小饺子都差着辈儿呢,不嫌羞。
大舅舅家的汤勺弟弟也是,前段日子来家,便说要把小饺子娶回家去,把爹爹和小爷爷都给气笑了。
周云安和周云莳坐在果树下的石凳上,看着一旁乖乖的坐着和云卿一起和橙叔么学刺绣的小饺子,深深的叹了口气。
要防这般多的汉子,还真真是难。
“小小年纪,叹什么气呢?”喜哥儿端着切好了的果盘来,放在石桌上,轻声笑道。
如今的喜哥儿,模样比前些年比,基本上没什么变化,除去眼角多了几条皱纹,圆圆的眼睛,看起来也就二十多的样子。
周云安拿了块儿桃子,颇为高深的摇了摇头,道:“小爹,你不懂。”
喜哥儿失笑,点了点他的额头,“小小年纪,装什么老成,说起来,你们谷爷爷昨儿来了一趟,说是镇上有户人家的姐儿,许是在镇上见过你,瞧上你了,托他给你说媒呢,说是长得很是漂亮动人,要不要去相看相看,你年岁也不小了,也是时候说门亲事了。”
喜哥儿话音刚落,吓得周云安手里的桃子差点儿掉了,连忙往云卿那儿看,手都摆出了残影,急道:“小爹,你别乱说,相看什么啊?!”
喜哥儿心下了然,和橙哥儿对视了一眼,眼中的情绪不言而明。
云卿看了眼急的不知如何是好的周云安,嘴角微勾,转头继续绣他的花儿去了。
周云莳幸灾乐祸的看着自家大弟,不想火转头便烧到他这儿了。
“你谷爷爷也给你说了门亲,也是在镇上,那小汉子品行不错,明儿跟着去看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