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哥儿推着团团,其实也没有什么好的去处,天儿冷,除了精力旺盛的孩子们在山野里四处奔跑,玩闹,大人便是扎堆儿唠嗑儿,也多是在屋里。
喜哥儿便和顾筠推着俩娃去园子里转了一圈儿。
这孩提椅确实好用,推着娃走比抱着娃走省心省力了许多。
园子里有一半的地儿,落满了一地的黄叶,因着想要家禽牲畜的粪沤沤落叶,到时一道儿拉去田地里肥田,童哥儿和新哥儿便没有急着把圈里的落叶给打扫了。
如今新哥儿的气色看起来也比之往更红润了些,看起来长胖了点儿,见喜哥儿他们过来,笑着打了声招呼:“东家。”
喜哥儿点了点头,“我和小爹的就是随便转转,你们先忙,不用管我们。”
虽说和喜哥儿熟悉,但毕竟是人家家里的长工,每次喜哥儿过来,两人总是想着把园子里的情况和喜哥儿说说。
两人闻言,笑了笑,又逗了逗团团和圆圆,便去一旁收拾落叶去了。
十亩地的园子挺大,但景色颇有些萧瑟之感,没过一会儿,尚还年幼的俩娃便开始小鸡啄米,小脑袋一点一点的,看模样是要睡觉了,喜哥儿和顾筠便没有多待,推着他俩回去了。
地里的甘蔗卖了便没剩些什么活儿计,周宵和周铭父子俩在家闲来无事,去云家找云家父子唠嗑儿去了。
家里无人在,喜哥儿和顾筠回去的时候,听到大门外有人说话的声音,“怎么没人应?没在家?去哪儿了这是?”
顾筠看了眼喜哥儿,“听声音是你小爹他们。”
喜哥儿忙道:“小爹,我去看看,团团圆圆他俩就先抱你屋里去吧。”
等喜哥儿走到大门口,开门,村长夫郎已经转身准备回去了,听见大门打开的声音,道:“你在家啊,怎的这般久才来。”
喜哥儿面露歉意,如今的天儿虽出着太阳,也不能算暖和,连忙道:“小爹,你快进来,来屋里暖暖,刚我推着团团他们去园子转了会儿,离得远,没听到声儿。”
村长夫郎倒也没说啥,走到屋里,没见俩大胖孙,问道:“俩崽子呢?”
喜哥儿端了杯热茶来,递给村长夫郎,“小爹,喝点儿热水,他俩在顾小爹屋。”
村长夫郎接过水,心下有些遗憾,喝了口,身子暖和了些,道:“我今儿来,也没啥事儿,就是你弟他,似是有了心上人了。”
喜哥儿又惊又喜,之前见谷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模样,还替他担忧了下,怕自家弟弟太过无趣,以后娶不到媳妇儿。
“真的啊?那是好事儿啊,是哪家的姑娘,还是哥儿啊?”
村长夫郎无奈道:“我就是不知,问也问不出,心里头才发愁呢。”
他是愁,自家儿子这般讳莫如深的模样,莫不是看上的是有夫之人,还是寡居在家的人,这俩是哪个,他心里头都难以接受。
喜哥儿等自家小爹把心里的忧虑说了出来,颇有些哭笑不得,“小爹,你就是想的太多了,且不说咱们村里没有还未二嫁的寡妇寡夫郎,便是源儿自己应是也不会的,说不准,人还没同意,他面薄,不好意思向你开口,便干脆啥也不说了。”
村长夫郎闻言一拍大腿,心里的忧虑消了些,“这小子,有啥不好说的,自古以来婚姻大事便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说了,我也好请媒人去提亲不是?!”
喜哥儿摇头,宽慰道:“小爹,小弟年岁还小,虽说也到了说亲的年纪,但也不必太过着急,等他和人说好,定了下来,到时候便是他急着央你去给他提亲了。”
村长夫郎笑道:“我来本还打算让你去帮我问问,他与你最是亲近,你问他,说不准便说了,不过,你说的也有些道理,我便再等上一段日子。”
喜哥儿笑了笑道:“我也好奇着呢,不知是何许人,能入了我那眼里只有圣贤书的弟弟的眼。”
村长夫郎无奈道:“只要是个好的便成,但得是头一次成亲的,我也就这些要求了。”
父子俩又聊了会儿,村长夫郎便家去了,喜哥儿见天色不早,便去灶房忙活午食去了。
等到了晚上,喜哥儿和周宵躺在炕上,把事儿一说,“你说,源儿看上谁了?村里未出嫁的哥儿姑娘我想了一遍,都没见有谁和他走得近的,别真是被我小爹给想着了,若真如此,家里怕是得鸡飞狗跳。”
周宵眼眸微转,乐道:“我心里倒是有个人选。”
也是巧了,前几日他回家时,刚巧遇到自家小舅子与人说笑,眉眼间尽是温柔,都是汉子,一看便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喜哥儿推了推他,急道:“谁啊?你快说,快说。”
周宵被摇的头晕目眩,连忙附身冲喜哥儿耳边说了他想的人选,“我也就猜猜,也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