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友重逢,当然要好好叙旧,话题总要围绕着过去,以及他们共同的故乡——平南开始聊起。
平南是个很小的地方,也是宣赢从不愿提及的破地方,当年宣文林在当地铁路局做事,属于行政管理岗,直白点说类似打杂,什么都干什么说了也不算。
周决明是家中独子,其父周仕坤与宣文林曾是校友,又因共享一方水土,关系十分亲厚。
周仕坤也吃公家饭,在司法局就职,据说家中有人,需得在基层历练几年再往上提拔。
几年过去后,宣文林刚升为一级科员,反观周仕坤,在家人的帮扶下年纪轻轻就升为了部门负责人,再等几年还可以继续升。
地位的变化并没有影响二人的友谊,闲暇时分,两位老友经常约着钓鱼,或者带着家人一起聚餐,有此情谊,加上两家的三个孩子年纪相仿,从小就以‘铁哥们儿’互称。
后来宣文林意外身亡,周家对孤儿寡母助益良多,不是送钱就是送吃的,赵林雁临走前不巧周仕坤外出开会,妻子带了周决明外出游玩,一别数年,直至今日才见面。
提起往事,赵林雁仍不免面露悲伤与遗憾:“决明,你爸妈还好吗?平南....现在怎么样了?”
木桌上一壶花茶绽放着清幽的香气,琉璃茶盏流光溢彩,周决明对他们笑了笑,举杯喝茶,说:“我爸妈现在在港城生活,还可以。”
“决明哥,”贺此勤见周决明手持手杖,便关切问道,“你的腿怎么了?”
周决明看过来,很快又垂眸看眼右腿,语气自然道:“意外。”
从他复杂的表情上看,想必在过去发生过许多他们并不知晓的事情。
贺此勤细细思量,当初周仕坤虽然行事低调,衣着简朴,但互相去家中做客时,周家内部展现的可谓极其雅致,连傅阿姨随便一身衣服就能抵宣文林一个月工资,然而傅阿姨却是司空见惯一般,常常会把仅穿过一两次的裙子送来给赵林雁,有时其中还会带几件标签还未裁下的,她善解人意爽朗大方地对赵林雁说,别嫌弃,你喜欢就留下,不喜欢就随意处理,等下回我出门再给你带。
记忆里的周家人待他们的确不错,宣文林在时他们称兄道弟,亡故之后,即便周家来接济也不会做一副施恩姿态,还如以往相待,言辞行为不会让他们有半分不适之感。
可现在,周决明腿瘸了,神情不复当年清明,眉宇间藏着一丝若有似无的阴霾,其父母也放弃大好前途,一家人远离他乡,贺此勤猜测,大约是周仕坤腐败被人给端了,一家人不得以跑去了外地讨生活。
室外的一群年轻人聊得正是热闹,赵林雁思及周决明出现时的情景,问道:“你跟旭宁认识?亲戚吗?”
二人都姓周,相见时又格外热络,难免赵林雁做此猜想,但周决明摇摇头,解释道:“我妻子跟她是好友,恰好我最近在当地有事,她交代我来一趟。”
“你结婚了呀?什么时候的事?”赵林雁喜道,点点头又说,“也是,到结婚的年纪了。”
周决明说:“去年,妻子叫齐蕊,港城人。”
说完,他见贺此勤与酷似生父的脸上带着一片喜悦的笑容,于是玩笑道:“你也就比我小一两岁?怎么样?结婚了吗?”
赵林雁与贺此勤一脸喜庆地对视一眼,贺此勤说:“马上了,下周就是,有时间的话带嫂子来参加。”
周决明微怔,玩笑说:“你故意的吧?等我份子钱呢?”
贺此勤被他这副刻意刁难的表情逗得直乐,忙说没有,谁让他赶得早不如赶得巧。
经过开头一起回忆过去的沉闷,几个话题下来几人似是找到了原来亲近的感觉,周决明并未直接表面是否会去参加贺此勤婚礼,只说妻子不再当地,无法参加,至于他本人,因有要事处理,待到日子再做决定。
毕竟这么多年不见,又各自有了生活,贺此勤不做勉强,笑说不来也无妨,既然又见了面,以后常联系便是。
包厢内气氛平静和煦,聊完了过去聊现在,谈话中周决明得知了贺此勤如今姓名,表面并无太多意外,只淡淡点头,说这样也挺好的。
两个晚辈仍在热络地聊天,赵林雁认真地听着,脑海里不时回想着过去,也想着她不在宣赢身边的那几年。
她记得周决明比宣赢大了几个月,相比于小他们一些的贺此勤,宣赢与周决明玩的时间更多,也更聊得来一些。
宣赢的厌恶、反抗与长久的隔阂持续地折磨着赵林雁,又因杨如晤不肯对她言明,于是她将目光盯在了宣赢这位好友身上,想从他口中探寻到一些自她离开之后宣赢的事情。
“决明,”赵林雁突兀地插进话题,“你跟宣赢有联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