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家里没人?”
“赵婶子,你知道纪家祖父祖母还有娍儿姐姐去哪里了么?”
“估计是去后山捡柴火还没回来呢。”
“外面下着雪,你们先来我们家……”
赵氏妇话刚说了一半,就瞧见何氏挑着担子走了过来,她踮起脚,伸长了胳膊使劲地朝着何氏那边挥着:“伯娘,朵儿来了。”
“谁?朵儿?”
离得远,又加上下着雪,何氏没能瞧出来门口围着的那些人是谁,现下听赵氏妇喊了一嗓子后她才知晓。
可不就是朵儿么,那个穿着红色斗篷的可不就是朵儿么,旁边的那个看起来和纪娍一般大小的是朵儿的哥哥,还有沈管家、杨将军,身后跟着的几个女使和随从看起来也像是上次的那几个。
怎么这个天气还要跑这一趟?是有什么事情?难道说上次周夫人帮忙打听的事情有眉目了?何氏心里一堆问题,可眼下却是什么也顾不得问,让他们赶紧到家里躲躲寒才是最重要的。
雪已经下成片了,纷纷扬扬,肆无忌惮地打湿人的头发还有衣服。
怕隋家的两个孩子受了寒,何氏便加快了脚步想快些给他们开门,谁料一不小心脚下打了滑,差点摔倒。
“我的天爷爷……”赵氏妇见状心里一紧,忙朝着何氏跑去,“伯娘,你可小心些,下了雪了,路难走。”
杨夺锦赶在赵氏妇的前头接过了何氏的担子,“正是呢,您可小心些,我还等着吃您做的地踏菜炒鸡蛋呢。”
“今儿下雪了,咱不吃地踏菜炒鸡蛋,咱喝汤,地踏菜豆腐汤……”
“哟,怕是做不成了……”何氏突然想了起来家里头没有豆腐,平时都是要到镇上去买的,现在下着雪不说,就是没下雪,这个时间也赶不及了。
杨夺锦挺了挺身板,清了清嗓子:“豆腐……我已经买好了。”
昨日下午他得到的消息,说是朵儿要去红石村看纪家人,周姃安排了隋言意一起去,还安排了他跟在身边保护着。对于这个安排,他非常满意。
打从上次在纪家吃过地踏菜炒鸡蛋之后,他就对那道菜念念不忘,成日地盼着朵儿吵着闹着要去红石村,终于给他盼来了。
今日来的路上,恰巧路过一个豆腐摊,他记得何氏上次说过要给他们做地踏菜豆腐汤的,地踏菜豆腐汤总得有豆腐才是,于是他就下马买了好几块,小心翼翼地放在了隋言朵和隋言意的马车里面……
“朵儿,你的腿好全了?”何氏一边开着柴门一边侧着头看着隋言朵受伤的那条腿。
“好了,祖母,我好全了,如今可以走可以跑。”
“再过一个月还可以蹦可以跳呢。”
“好,真好。”何氏一脸慈爱,心里也松了一口气,朵儿的腿没被他们纪家给耽搁。
没像纪枝一样被耽搁……
“朵儿。”背着柴火带着一身雪回来的几个人里,纪枝是第一个发现偷偷地探着脑袋瞧他们的隋言朵的。
刚在屋檐下放好背篓的几个人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才发现那间狭小的灶房已经被人填满了。
而在灶房门口,披着红色暗花斗篷的隋言朵正眉眼弯弯地看着他们,“纪祖父……”
“哎,朵儿来了。”
灶房里的隋言意闻言也侧着身子看了过来,对着纪老三微微颔首:“纪祖父。”
“哎,好孩子。”
三个刚背着柴火回来的小柿子头发已经被打湿了,衣服也有些发潮,冷冷地贴在身上,直让人发抖。
纪娍带着纪枝还有小婵冲进了灶房,挤到灶口前坐了下来:“祖母,中饭吃什么?”
“沈管家今日从府里带了现成的,正热着呢。”
“最后再做个地踏菜豆腐汤就成了。”
纪娍这才瞧见灶房的那两张矮桌上面放着好几个食盒,还有许多新的碗碟,那几个女使和小厮正忙着将食盒里的菜端出来,将那些碗碟清洗干净。
而一旁的杨夺锦则是蹲在角落里盯着正在盆中泡发的地踏菜……
“府里的菜!谢谢沈管家!”纪娍收回了神,冲着沈管家乖巧地笑道。
“嗐,府中灶房里人多,不消一刻就能做出来。”
“夫人也说了,你们平日做农活辛苦,要是再要费心费神地为我们张罗饭菜,未免太过劳累了……”
中午这顿饭是在纪家和李家这两家的灶房里头吃的,纪家的灶房里实在是坐不下这么多人,家里的明间里面又冷的跟个冰窖似的,最后只能安排到李家的灶房里去。
乡下人烧不起碳,从不用碳来取暖,于是逢到了寒冬时节每家每户就都乐意成日地待在灶房里,只因灶房是整个家里最暖和的地方,一日三餐自然也是在灶房里解决的。
几个孩子跟着何氏、赵氏妇还有两个女使留在了在纪娍家的灶房里,纪老三则带着沈管家杨将军还有两个随从去了李家的灶房。
屋子里面饭吃的热闹,外面雪也下的热闹,隔着门窗看出去是白茫茫一片,站在外面看着灶房里头是一片暖意融融。
这般温暖热闹的气氛下,何氏却有些心不在焉。
“朵儿,你母亲……近日可好?”看着隋言朵犹豫了半天,她终于开了口,但她想问的其实不是这一句,而是“朵儿,你母亲……有没有给京中那个姓纪的人写信?她有没有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