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柜子没锁头呢?”
“哦,得自己带锁,咱们宿舍出去左边不远有个内部供销社,有卖锁的。”王蕙指指自己柜子上的锁,又指着朝窗外不远处的一个建筑告诉他们。
“多谢啊。”陈茵把日常用品拿出来一些放在靠自己一侧的桌子上,朝燕大娘道:“娘,先不急,等收拾完看缺啥一起弄。”
这期间不断有新人进来,互相打招呼、安顿行李啥的,人多就有些拥挤,陈茵示意加快速度,先安顿下来,细节以后慢慢再说。
燕九如麻利地把床擦了一遍,又悄悄用了个清洁符,这下整个床都为之一新。
“不行,这得弄个草垫子铺上,不然这床板拼缝硌人。”燕九如见用不上这么多人手,让他爹娘带着壮壮在宿舍里,他自己招呼爷奶和弟妹们先出去等。
他安顿爷奶和两个小的坐在外面的花坛上,自己带着如山去供销社买东西。
大学里的供销社也人挤人,他仗着身高力气大,挤上去买了两把锁头,还买了两顶蚊帐,见到确实有草编的床垫子卖直接买了两张。
他扛着草垫子,如山抱着蚊帐回到宿舍前,自己那份放在外面让爷奶看着,把陈茵的抗进宿舍。
“哎呀,我咋没注意到还有这个呢?多钱一张啊?”张莉问道。
其他正铺床的家长见了也纷纷询问。
“就附近的供销社就有,一块五,不要票。”
大家伙儿赶紧出去奔供销社去,怕晚了买不到。
铺好床,燕九如打量一番后,摇头道:“赶明个给你弄个小床头柜啥的。”
不然,饿了吃个零嘴啥的,还得下床去门口柜子里拿,太不方便了。
陈茵高中时候也住过宿舍,经验还是有的,她点头道:“主要是不好老弯腰,不然用藤箱塞床底下也行。”
“可不能弯腰啊,你这月份还小呢。”燕大娘忙道。
两三个月身孕的人切得注意着呢,弯腰,登高,甚至下蹲都有风险的。
燕九如在枕头里塞了两个符箓,跟宿舍的人打个招呼,一家人又呼啦啦去燕九如的宿舍安顿行李。
他的宿舍在南边,又走了二十多分钟!
他到的时候另外七个人也都才到。
互相一问,不是帮着女同学往楼上抗行李了,就是帮着女同学跑腿去了。
嘿嘿,大家都懂。
看到陈茵,自来熟的男同学悄悄拐一下燕九如,“嘿,哥们儿,那是咱妹子么?”
燕九如白他一眼,“啥眼神儿啊?咱妹子才十岁,这是我爱人,我俩娃都俩个了。”
***
男生放行李简单很多,就差把被褥往床上一铺,网兜一搁就完事儿了。
还是陈茵和燕大娘看不出去,给好好拾掇了一番,甚至也挂了蚊帐。
用不用再说,该有的得有。
安顿完,燕九如带着一家人在最近的食堂吃了一顿大学的饭。
因为还没正式开学,学生的粮食关系还没转好,暂时吃的都是现金买的,等过两天正式开学就能买饭菜票了。
虽然现金买饭也不算贵,但用饭菜票会更便宜些,毕竟有国家补贴。
“今晚就开始住宿舍吗?”燕奶奶有些舍不得大孙子。
燕九如给奶奶夹了一块肉,道:“这两天报道,可以先不住,等一号正式开学了就要住了。”
“不是说是国家最好的大学么?咋里头瞅着也挺破的?”
燕九如能说他也有点小失望么?
他以为至少干净明亮整齐的,结果,不但教室里的课桌啥的都很破旧,连宿舍也十分的。。。不咋样。
确实跟想象的有些落差。
***
下午回到家。
燕九如和陈茵则商量着入学以后的事儿。
“反正还有两天开学,明天开始我去学校附近打听打听有没有合适的宅子。宿舍偶尔午休啥的住住还行,一直住条件太差了。”
他倒是能对付,陈茵怀孕就实在不方便。
陈茵也道:“前几个月还好,后几个月上厕所频繁了,水房太远了,晚上确实不方便。”
原本燕九如说过让她在学校附近找找房子的,后来她怀上了,月份小,得小心些,就没法去打听了。
燕九如第二天就骑着自行车去燕大周围打探消息。
燕大确实够大,东西南北四个大门,说起来,他们俩的专业不同,所属的院系一个在东门,一个在南门,好在还不是对角线那种,不然可十好几里地了。
燕九如特地用了好运符加持,确实运气不错,第二天就正好碰到一位老教授要出手宅子。
***
“就在东门附近,跟前住的都是周边这几所高校的老师,以前这里还住过一个知名作家。”
倒是离陈茵的数院挺近。
燕九如跟着老教授看宅子去。
“这是什么格局?”说四合院又有洋房的通透铁艺大门和前脸儿,说洋房又有四合院的围墙和影壁。。。。。
“这是民国时候改良版的。前面一进为了小汽车进出方便整个拆了重修过。”
一溜的南倒座房拆了一大半,改成了双开的铁艺大门,进门右侧修了停车坪和车库,左侧倒是保留了倒座原样。”
除了原本的厕所和门房,南倒座房只剩下左侧的三间屋子,一间是茶水房,一间看样子是司机和门卫的休息间,里面烟味十足,剩下一间有人住过的痕迹。
地面也不是青石砖的,而是草坪加青砖拼的小路。
绕过影壁后面是正常的三间正房带两个耳房,东西厢房各两间,回廊连同正房通往后院。
燕九如看了正房的屋子,虽然有些年头了,但用料也都扎实,难得的是这几年没被人打砸了去。
老教授略带厌恶地看一眼正房,道:“这里被学校的一个革委会头头住了,前阵子人去吃了牢饭,这宅子还回来才两三个月。”
他恨死那些人了,自然也不想再住这个宅子。
“原本我也不住这里,是家里传下来的一处宅子,原打算给孩子们读书的时候用的,以后是用不上了。”
一场动乱,应该读书的孩子已经变成中年人了,至于孙子,还是算了吧。
一家人经历过这场动乱后,已经不打算在国内久留了,慢慢把房产都换成小黄鱼啥的,时机一到就出国去。
燕九如听懂了。
他也能理解。
老教授有些无奈地指引他到后面看看,“原本是个小花园的。”不知道是找什么,总之,被人挖得乱七八糟的。
宅子的格局虽然有些那啥。。。不过优点是前院可以进出小汽车。
燕九如点头,两人也不啰嗦,直接商量价钱。
老教授要小黄鱼或者大黄鱼,不要现金的,不然这么多人缺房子,他早出手了。
他不差钱,国家补发的工资和赔偿啥的,足够多,但这些出国就不值钱了。
两人当天就办了过户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