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魏进犯,有人让我御驾亲征。”李元英冷哼一声,“要是现在能离开京州,我倒是想去,只可惜现在还不是时候。”
肯定是李子仁的人,这个时候让李元英离开京州就是要试图造反。
“他们想让一切回到以前,继续鱼肉百姓。”林黛玉恨恨道,“当初元昊只沉迷美色,不管朝政,这些人惯会欺上瞒下,做些下贱勾当!”
“既然如此,那我就让他们说说,我若是御驾亲征,这京州该让谁来管!”李元英计上心头。
次日早朝。
李元英在外面把那份奏折拿出来,让人照着念。
林黛玉在李元英身后的小隔间里躺着,静静听着外面的一切。
“吴大人!”李元英从龙椅上起身。
身为谏官的吴明达站出来对着她一拜,“臣在!”
“吴大人,你是我朝的谏官,你来说说,如果朕御驾亲征,那这朝政该交给谁来管呢?”李元英时刻注视着张国安。
张国安年过半百,但是眼不花耳不聋,方才那份折子是他的手下刑部韩方写的。
吴明达明知皇上用意,但不躲不避,直言:“眼下除了睿亲王,无人能代陛下监国。”
“哦?睿亲王?”李元英故意扫一下堂下众人。
此时薛宝钗站出来说:“皇上,臣也以为睿亲王当监国!”薛宝钗如此聪明之人,竟然没看懂皇上的意图,此时站出来无异于自己承认是睿亲王的人,也许她根本不在乎。
“薛爱卿为何这般想?”李元英又看一眼张国安。
“睿亲王年纪虽小,但与陛下是同脉同宗,古人言‘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皇上御驾亲征,睿亲王代理朝政,里应外合。相信皇上定能心无挂碍,将南魏打得落花流水,顺利凯旋!”薛宝钗掉书袋的本领一向很强,可用在这上面就是在拔老虎的胡须。
李元英已经生气,但并未流露半分,转而问张国安:“张国老,您意下如何?”
张国安面无波澜,恭谨地对着李元英一拜:“陛下,臣以为睿亲王年纪尚小,若皇上御驾亲征,他小小年纪怎么能撑起如此重任?微臣以为,不如让睿亲王去江淮赈灾。”
李元英一听,心里稍稍有些缓和,看来张国安还没有这么嚣张。
“睿亲王哪里吃得了苦,还是让他留在京州吧。”李元英一语敲定,李子仁不得离开京州。
张国安这个老狐狸,让李子仁前往江淮救灾,分明是让李子仁赢得民心。
“朕乏了,退朝。”
李元英转身进了后面隔间。
“你躺下,仔细扯动伤口。”李元英在她身边坐下。
“我看薛宝钗也跟着睿亲王把胆子都养肥了。”李元英说着拿起桌上的葡萄往嘴里送。
“宝钗心怀圣贤,只是跟错了主子。”林黛玉不禁感到可惜。
“怎么?你心疼她?”李元英斜眼看她。
“人各有志,我怎么可能左右她?当初在国子监之时我便劝过她,但最后做选择的人是她。”林黛玉不慌不忙看着她说。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到时候就别怪我狠心了。”李元英又吃了个葡萄。
林黛玉不知自己该不该劝李元英手下留情,可话到嘴边,还是说了出来。
“如果睿亲王愿意放下京州的一切离开,你愿意放他一马吗?”
李元英沉吟片刻,眼里的光却亮了起来:“他不是皇兄,如今年纪还小,就算离开京州,还能再别处继续积蓄力量。”
“可是陛下,你有没有考虑过,万一你我成亲,没有子嗣,这皇位未来要交给何人?”林黛玉的话似乎在提醒李元英。
李元英不是没有考虑过,当初她决定不娶男后就考虑过以后将这皇位给谁,可终究没有想清楚,如今黛玉又问,她也有些看不清了。
林黛玉见她不说话,又问了一句:“陛下有没有想过不设皇位?”
此问如惊雷一般,让李元英遽然抬眼看她。
“不设皇位?”李元英问。
“正是。我曾设想过一个人人平等的世界,在那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与人和谐相处,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林黛玉不是设想而是把自己来时的世界讲出来,尽管那个世界还没有真正实现人人平等,可也几乎没有压迫了,比如今的社会进步太多。
李元英的思维跟不上林黛玉的想法,眉头微微一缩:“你是说让我把皇位让出去?”
林黛玉摇头一笑:“不是让出去,而是取消皇位,让这个国度变成百姓共有的国度,每个人都能为自己的利益说上话,不再任权贵宰割。”
李元英惊愕:“这样的世界真的有吗?”
林黛玉又摇头:“可能有吧。我不知道。”
李元英为林黛玉的想法感到奇异,毕竟她从未见过谁会说出这样的话,还会有这样的奇思妙想。也许这就是林黛玉的魅力所在吧,不然她堂堂皇帝怎会为她而折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