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谢云程走的这一步棋险了一点,但是能够把香莲救出来也算是不错。现在宫里到处都是宣凤岐的眼线,他整日里都只能看一些莺莺燕燕的诗句或者坊间流传的话本度日,若是香莲还在他身边的话……
他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能力与宣凤岐对峙,若是让他发现香莲的存在的话,不仅香莲性命难保,宣凤岐也会怀疑到他身上来。
这年刚过完,宣凤岐便开始为谢云程挑选适龄的伴读,他拿了几张候选人的名单,其中有:安国公之子裴砚、礼部侍郎之子曹清玉、大理寺少卿之子上官黎等若干人。
这些人年龄与谢云程差不了几岁,他们的父亲在朝中有一定的人脉和势力,若选他们的儿子为伴读的话想必也能增进朝臣与天子之间的关系。
宣凤岐这次给谢云程选的伴读都是没有加封个爵位的,至于应该是否要给他们加官进爵,那就要看他们的表现了。
世家权宦长大的孩子身上总有一股傲气,虽然他们表面上对谢云程这个皇帝恭恭敬敬,但是私底下都在讨论着谢云程的出身。
其实宣凤岐也听到过一些风言风语,那些人议论谢云程的无外乎是——他的父亲谢瑾是乱臣贼子,他生来就流落在外,这些年来读书尚浅天资不佳,品质难训之类的。
谢云程登基两年来一直很听他的话,宣凤岐也没有看到谢云程有做过任何卑劣的事情。就算这孩子真的天资不佳也轮不到那些外臣来说风凉话。
宣凤岐看了大周这几年的国库收支,他深觉不仅兵器库要查,大周底下养的这些官员们也要一个一个好好查查。就当他正翻着官员名册时,慕寒英忽然进来:“王爷,宫里的三千四百八十二名宫人都查清楚了。”
宣凤岐听到后放下了手中的名册:“说。”
慕寒英继续回禀:“这三千四百余名宫人里有一百五十六人身份籍贯不明,属下已经按照王爷的吩咐将那些一百五十六个人押往大理寺审查,其中有一百二十名宫人皆是花银子改写了自己籍贯进宫的,剩下三十三人招了自己是被人安插进宫的,其余三人身世不明,而且他们嘴巴比较硬,到现在还没有招出幕后主使是谁。”
宣凤岐听到慕寒英这番话后眉心皱得越来越紧,他没想到自己只是暗中派人调查了一下宫里的人就查出了这么多的暗线。
慕寒英说完后便将一沓厚厚的供状递给宣凤岐:“这是那些人的供状,王爷是否要过目。”
看,自然是要看的。
宣凤岐紧锁着眉头看着那一堆供状,他看到其中有:左林将军,瑞安公,刑部尚书,甚至连他刚才选的裴砚的父亲安国公也在里面。而那些人招供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怪,要么说是自己主子想派人进宫来观察宫里的建筑,要么就是说想偷偷学习宫里的膳食。
这些人也是从杂役到传话太监都有,甚至还有一条:想要勾引今年刚满十二岁的谢云程。
宣凤岐眉头皱得不能再皱了,不管怎么说,这些人想安插进眼线进宫就是意图不轨,要是往严重里说的话宣凤岐完全有理由治这些人谋逆之罪。但这次涉及的人太多,宣凤岐一时之间还不好下手。
宣凤岐将那沓供状扔到桌子上:“把那些招供的人送回他们主子那里,告诉那些想要学习宫里建筑和膳食的人,要是想学的话就进宫里来,本王会设宴好好款待他们的。”
慕寒英听到这话后连忙应道:“是,属下遵命。”
宣凤岐这个时候注意到了那未招供的三个人中有一名宫女名叫“香莲”。
宣凤岐又眉心紧锁,他在心里默默念着:怜乡……香莲?
此人确实甚是可疑,宣凤岐明日决定亲自去一趟大理寺看一下这名宫女的样子。
慕寒英得到宣凤岐的命令后便下去了,不得不说慕寒英的办事效率是很快,怪不得他以前便能统领宫中禁卫,只是宣凤岐一直不知道慕寒英为何会对他如此忠心?
是因为先帝的缘故吗?
宣凤岐从沉思中走出来,就在他选定了那几个人的时候,有人来禀报他谢云程今日生了大气。宣凤岐知道谢云程不是一个随便乱发脾气的人,他让暗卫将谢云程发怒的事情一五一十说来。
暗卫告诉他,谢云程生气是因为一个叫春回的宫女,不过现在谢云程已经消气了,现在正在殿内用晚膳。
宣凤岐听到后便放下了手中的宗卷赶去了谢云程的寝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