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无人可伤及她。
半分也不可。
各国军领将士仍不死心。“出动御林军,上马追!天黑之前务必把秋沐铭的头射下来!”
…… …… …… …… …… …… …… ……
东道碌林界外围。
孟时慰已带七十万精兵,由介国秘道出动,前来寻秋沐铭。
“主后,这里便是东道碌林界山势下,三柱香前,碌林界山上若似万兵乱战,小的派人前去细探,探兵回来通报道,山上有百万大军,似五国同盟,国主,她许兴便在上面。”
孟时慰满挂心忧。
五国同盟,那她的小秋,可还好。
这位清丽温婉的女子身上,有显而易见的难过。
她的小秋,走时不带兵,仅为国家,为子民考虑,却半点不懂为自己着想。
小秋,你不知,你这般,我会很担心吗。
孟时慰将细泪掩回。“随我上去寻你们国主。”她道。
有一前兵将领跪道:“主后,山上此刻有约三百万兵力,而我兵只有七十万,这么上去,恐怕不妥。且国主她内力高深,这三百万兵力,未必能伤及她,若国主不在山上,我兵冒然出动迎接三百万大军,岂不为生死难测?”
此言,此论,孟时慰知。
她都知。
“李将军你先起来吧。”她抚他起来。再道:“这座山在来时途中,我便已早早让人计策了险途,能容纳三百万大军伏地的,在这座山,仅有碌林北侧,而碌林南侧,恰有一条小径。探兵打探到大军所在位置,也为北侧。若小秋已走,我们便撤兵,若小秋被困,我们便竭尽所能替她解围。”
孟时慰此言非虚。她虽无秋沐铭那般武力,但她的才智,却也未差秋沐铭,她长相温柔,但却智慧过人。
未遇见秋沐铭时,她便已在学堂教书,因精算能力过人,曾被邀为国师,朝国曾六顾茅庐,花重金讨好,却也未得如此智慧美人。
“在上山前先将信鸽放回,告知介民碌林界的情况,若小秋在山上,请一定,务必,保她平安。”她只希望,她的小秋,好好的。
她的小秋,还只是个和她相差九岁的孩子啊。
信鸽已放回介国。
在申时时,介国同时收到了两封来信。
一封为:
无事,安健,勿寻。
切记,勿近碌林界。
秋沐铭。
另一封为:
已至碌林界,已探山中险情。
正备入山寻国主。
孟时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