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宋屿聊得怎么样?攀上点关系没?”李鱼压低声问。
印澄回答不出。
宋屿先他一步进会议室,掌声热烈,有人在跟他打招呼:“宋老师,来得真早啊!”
印澄也随之感叹。
以宋屿的咖位,合该压轴登场才对,没想到会跟他一起来。
难不成是故意的,想跟他偶遇?
哈哈。
印澄被自己的厚脸皮逗笑,又想象了下宋屿贴站在房门内随时待命的样子,嘴角更加难压。
小羽毛日常YY+1。
“诶对,保持住这个笑,待会儿一进门就有机器拍,花絮组的,注意形象嗷!”李鱼抓紧时间嘱咐他,“机灵着点,留意那个张制片!我刚打听到这回宋屿占资50%,其余投资都是他拉到的,地位很高!”
印澄收敛心神,做了次深呼吸。
“印老师,您这边请。”一名挂着工牌的男人来找印澄,示意他进去。
喊“老师”算是圈内的习惯了,对什么咖位用都没毛病。
印澄迈步,进入会议室,对着一屋子人弯腰打招呼:“大家好,我叫印澄,在剧里饰演米契尔·格林,请多多关照。”
稀稀拉拉的掌声响起,明显不如宋屿进来时热烈,但也算没冷场。
比他预料的要好一点。
印澄直起身,思维运转。
有些“大人物”很爱当众难为人,且不惧摄像头。
毕竟是能剪辑的东西。
结合李鱼给出的警告,张制片在握手环节给他难堪也不是没可能。
想防住“拒绝握手”的下马威,他只需换种问候方式,保持距离,双手合十,微微欠身就好。
“来,阿澄。”宋屿曲起右臂,手掌贴着他的后背,轻轻朝前推,“我带你认识一下。”
印澄被宋屿半圈在怀,像猫被人捏住后劲,身体抑制不住地变得僵硬。
阿澄。
宋屿叫他阿澄。
好亲密。
等等,这不是重点。
宋屿居然亲自带他认人!
“这位是杨临导演。”宋屿亲切开口。
印澄看过去,发现眼前这位男人留着头未染色的自来卷,长度稍及肩膀,鼻梁很高,身穿黑风衣,脸上表情不多,双眼藏在卷发后,若隐若现。
很有艺术家气息。
印澄被宋屿带得跟对方距离过近,只能握手。
“我看过你的戏。”杨临嗓音略哑,身上的烟味还未散尽,“不错。”
“您过誉了。”冷不丁被这么有名气的导演夸赞,印澄很是欢喜,“感谢您给我这次进组的机会。”
杨导摆摆手,让他不必客套。
这位伯乐的形象在印澄心里,瞬间变得高大、神秘。
宋屿搭在他背部的手微微用力,将印澄带到另一个人面前。
“这位是本剧的制片,张韦达先生。”宋屿继续介绍。
来了。
印澄硬着头皮,向对方伸出手。
张韦达个头不高,胖得脸颊耷拉,额头和鼻头泛着油光,浑身名牌,腰带卡在啤酒肚底下,皮鞋锃亮。
他瞧了瞧宋屿,再看看印澄,掀动嘴皮,扯出个意义不明的笑,敷衍地跟印澄握了一下,卡痰般清清嗓子,歪头去跟其他人讲话。
果然是难搞的人。
印澄不自觉地跟宋屿挨得更近,心中默念“远离”,又一一同副导演、编剧、执行导演、灯光师和主要配角们碰面。
花絮摄影师不近不远地扛着机器,把画面全部收录其中。
眼看围读人员到齐,杨导率先落座,与张制片共坐在长方形会议桌的首端,其余人在左右两边相对而坐。
印澄从吴鸿阳手中接过剧本和笔,按照立在桌面的姓名牌找位置。
很快,他发现宋屿对面是副导演,而自己则在副导演的旁边。
跟其他组一二番对坐的模式不同。
印澄一怔,随即接受了这个事实。
组里大概是想明确宋屿的一番地位,才这样安排的。
的确,他这个男二号无论是影响力还是实力,都跟拿过大奖的宋屿相差太远。
印澄默默叹一口,刚落座,忽见宋屿走到了他背后。
“你椅子坏了。”宋屿说。
“是吗?”印澄依言回头,发现椅背有几道划痕,螺丝也有些松动,似乎是把磨损的旧椅子。
小毛病,不耽误坐。
“没事。”印澄心里暖暖的。
“您好,麻烦换把新的。”宋屿轻拍他的肩,示意他起身,客气地吩咐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吓了一跳,留意着张制片的脸色,忙不迭地应声,把旧椅子搬走。
宋屿挂着浅笑,将印澄带到副导演的位置,按着他坐下。
屋内静得吓人,连最细微的响动都听不到。
下一刻,副导演极有眼色地拿开自己的名牌,换了印澄的摆上:“哈哈,我坐哪儿都行,坐哪儿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