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时辰不到,裴钰便从御书房出来了。
皇帝恩典,特批他今日不用再去翰林院当值,直接回府即可,甚至明日也可在家修整。
可裴钰并不开心。来到这个世界,裴钰第一次如此心烦意乱。
原因无他,皇帝在详细听了他的理念和见解之后,便命他亲自去岭南、百越一趟,直到堤坝修建完成,顺利度过了汛期之后,才能回京返家。
换句话说,就是要验货。裴钰策论中提到的水泥、混凝土,以及裴钰图中所绘制的防洪大坝,是否真的能解决水患问题,还有待验证。
即使裴钰知道水泥、混凝土修建水利工程,非常坚固牢靠,也还是压力很大,害怕出错,这可是关乎南边数以万计百姓的大事,容不得任何差错。
裴钰很愿意为百姓做事,只是只是第一次承担如此重大的责任,他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足够的能力。
汛期结束,至少要到九月。现下是一月,也就是说,裴钰要离家接近一年左右。想到还在等他下职回家的常清竹,裴钰心情更加沉重。
尽管皇帝让他今日不必回翰林院,裴钰出了宫门以后,还是去了翰林院一趟。朱大人对他多有照拂,临行前做个告别,理所应当,否则有些失礼了。
“要去南边?”
“是,朱大人。陛下命下官后日启程前往岭南、百越,因此,下官特来拜别。”
倒也在情理之中,朱时睿肃着脸点点头。裴钰的策论,他是先看了的。里面提到的水泥、混凝土法子,工部的人已经试验过了,他还特地去瞅了一眼,的确坚不可摧,跟石头一样牢固。
工部人员按照裴钰的法子,成功制出了水泥、混凝土以后,个个喜不自胜。为了验证是否有裴钰策论中说的那么神,还用制造出的水泥、混凝土搭配着,在工部的院子里,盖了一间小屋。
小屋没有任何装饰,看上去冰冷、寡淡,但却坚硬无比。有人用铁锤砸它,不但完好无比,还得人手疼。
简直比石头还要硬!
工部试验完毕,上报上去,陛下便立即前去查看了。陛下甚至亲自用铁锤砸了石屋,砸完更是赞不绝口。听说这段时间以来,陛下忙完朝政,日日都要去瞅一眼才行。
很多大臣见陛下如此,虽然觉得有些过了,却也纷纷效仿,经常去溜达一圈,摸一摸石屋。工部如今一改曾经最冷清的地方,俨然成了六部最热闹的地儿。
在朱时睿看来,其实光靠水泥、混凝土修筑堤坝,已经比从前牢固多了。甚至要防治更严峻一些的洪涝灾害,也是绰绰有余的。
要知道,以往的堤坝,虽然大多是用巨石修筑,但是要让众多石块粘合在一起,便要用糯米制成灰浆,进行砌筑。
修筑堤坝工程浩大,要在全国多地修筑桥梁、堤坝、城楼等,所需糯米更是甚巨。即便是在如今海晏河清的盛世,普通百姓也只能勉强温饱,要修筑这些建筑,无异于劳民伤财。
要说别的建筑便罢了,用糯米做粘合,的确非常坚固。但是用在修筑堤坝上,却是极易被洪水冲垮的。即便没有连日暴雨洪水,用糯米粘合的堤坝,在水流日复一日的冲刷、浸泡下,也维持不了多久的。
但是换了水泥和混凝土,水流却是冲不坏的。
“裴大人不必过于忧心,陛下派你前去,应当不是为了水泥、混凝土的问题,而是为了你附加上去的新式的堤坝图样......”
“多谢朱大人提点,下官明白了。”
其实裴钰也这样认为的。既然皇帝能派他去南边,说明是已经验证过、并肯定了水泥、混凝土的好处。朝廷有工部,有专兴水利的都水监,何必派他一个半吊子外行去。
但是裴钰之前上交的大坝图样,却是裴钰参考现代著名大坝绘制的。大越朝目前并没有这样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