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送到行宫,几日没动静。
祈嫔忧心更重,说:“靖宁侯夫人养出的不孝女,至自己亲娘不顾,真狠得下心。”
宫女服侍八皇子萧凤麟脱掉外袍,宫里地龙热,他忽地想起那年,十岁的红衣少女被关在皇宫甬道,天空下着雪,门缝里的少女冻得直跺脚,恳求他相救,他望着一双乌黑灵动的眸子,少有的心软,道:“真是母女,同样的心狠。”
祈嫔对苏氏不屑,说:“听说苏氏跟亲生女儿不亲,可不管怎样,薛五姑娘不管亲娘死活,就不怕世人诟病不孝。”
萧凤麟算无遗策,他冷眼旁观几个皇兄斗得你死我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六皇兄萧凤臣适时地从低调无为,露出本来面目,他有足够的耐心,螳螂扑蝉黄雀在后,一切顺利地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中间小环节却出现偏差。
心下有点烦躁,“皇兄不承认薛五姑娘在行宫,是我们漏算了。”
事已至此,开弓没有回头箭,万事俱备,辽东已经准备好,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八皇子萧凤麟依计行事,请父皇赐婚五皇子和薛五姑娘,为太子选妃,朝中重臣都想把女儿嫁做太子妃,这样一来断了太子通过联姻取得朝中重臣的支持,斩断太子羽翼,未来的太子妃娘家势微,消弱太子在朝中的影响。
一番操作下来,八皇子萧凤麟心下稍安,他的对手是六皇兄,不是大皇兄这等愚蠢之辈,不敢丝毫松懈轻慢。
萧凤臣和薛金福没露面,有人求见,这人倒令八皇子萧凤麟诧异,襄阳王府长史,见面直接要求放了苏氏。
祈嫔对襄阳王府的人极客气,夺嫡的关键时刻不能得罪手握重兵的襄阳王,不免有些纳闷,问:“本宫没听错,苏氏与襄阳王府没听说有什么姻亲关系。”
襄阳王府长史似笑非笑,“娘娘有所不知,我们王爷对苏夫人有救命之恩,听说靖宁侯已经写了休书,王爷派属下来求娶苏氏。”
平地里杀出个程咬金,大大出乎萧凤麟和祈嫔意料,萧凤麟邪肆地笑着,“本殿下这个皇叔,真是风流不减当年 。”
一府的姬妾,还惦记靖宁侯夫人,一个被休了的妇人,可真不挑嘴。
不放了苏氏,得罪襄阳王,襄阳王的兵马争取不了,起码保持中立,留着苏氏可以掣肘襄阳王,襄阳王投鼠忌器,按兵不动。
打发走了襄阳王府长史,祈嫔鄙夷不屑,道;“在这当口,苏氏母女出岔子,苏氏母女都是狐狸精,皇叔见色起意,苏氏是已婚妇人,还是臣子的妻子 ,皇叔全然不顾皇家体统。”
八皇子和祈嫔目前不能动苏氏,八皇子萧凤麟这步棋只得作罢,说:““皇叔行事荒唐,现在不能得罪他。”
苏氏坐立不安,宫里的形势严峻,出出入入的宫女太监脸上表情肃穆,苏氏做了靖宁侯夫人多年,宫闱之事或多或少了解一些,预感到要有大事发生,她被骗入宫成了人质,上一次宫变,薛家女眷死的没剩几个,她害怕,在祈嫔的威逼胁迫下写了一封书信给女儿薛金福,只要女儿来了,祈嫔说就放了自己,为了保命,她顾不了许多了。
一晃过了五六日,女儿没出现,祁嫔来了,嘲笑地说:“你女儿不管你的死活,你这个母亲是怎么当的。”
苏氏咬牙恨道:“这个不孝女,白眼狼。”
祈嫔看她的眼神轻蔑,“你女儿不管你,倒是有一个人可保你性命。”
苏氏在祈嫔眼中看到不屑,鄙夷。
宫女在桌上铺开纸,摆好笔墨纸砚,苏氏勾引男人的本事关键时刻能救她一命,祈嫔道:“你给襄阳王写封书信,只要襄阳王不站队,保持中立,本宫就可保你性命无虞。”
只要活命,苏氏还管谁入主东宫,她还有什么立场。
按照祈嫔口述写了。
苏氏不能诱使女儿薛金福前来,对太子失去了掣肘,但是稳住襄阳王,总算这一步棋没有白费,苏氏有点用处,八皇子萧凤麟留下苏氏,暂时没有杀她。
八皇子萧凤麟又去乾清宫请圣旨,皇帝身体抱恙,命太子火速回宫,代理朝政。
如果太子不回宫,就是抗旨,废太子有了借口,文武大臣有不少见风使舵的墙头草,八皇子萧凤麟手握废立圣旨,太子萧凤臣反叛名不正言不顺,出师无名。
太子如果回宫,布下天罗地网,等他入瓮,太子一死,京城五营兵马尽归八皇子指挥,辽东几十万兵马不费一兵一卒易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