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停定在县衙门口,立刻引起了守门衙役的注意。
待赵秉诚敲响鼓,两名衙役对看一眼,一言不发,凭着默契分了工。
其中一名衙役撩起袍角飞快越过门槛,用极具威严,接近喝问的语气道:“来者何人?敲这鸣冤鼓有甚么冤屈?”
赵秉诚放下鼓槌,对着这名衙役深深行了一个揖礼,“小子是县城北巷巷尾赵家生人,前几日家妹在家门前走失,我们一家早晚奔走,四处找寻,幸得邻里相助,今日在由杏花村至县城的官道上寻到了被歹徒掳走的家妹,捉住了贼人,此来报官。”
这名衙役详细问询报官目的,另一名衙役在门边细细听着。
赵秉诚说完后,那衙役判断出此案涉及拐骗,非同小可,立刻跑去通知刑房书吏、其他当值衙役准备升堂,另去后堂,请知县坐堂审案。
姜迎花押着王多福、刘矮子从马车上下来,又与留在门口的那名衙役将这两人押着进了县衙。
至于扮做王多福妻子的女子,没有人限制她的行动,在姜迎花的招呼下,她是自己走下马车的。
一行数人,往县衙内部走去。
姜迎花既不是犯人,又不是苦主,因从未上过公堂,便抱着还算轻松的心态,路上打量了四周好几眼。
审案大堂内,配合升堂的衙役、书吏,已经到了,赵秉诚和赵锦心在引路的衙役指引下,停在法桌前三尺处。
姜迎花、王多福、刘矮子、王多福‘妻子’则候在堂外,须等赵秉诚禀告案件经过,得传唤才可被衙役带着入内。
没多久,里头有人大声通报。
“知县大人到——”
“升堂!”
接着就是杀威棒敲地,衙役高喊“威武”声。
赵秉诚只是童生,不是秀才,见知县需行跪礼。
他带着赵锦心跪下,法桌上,惊堂木被拿起拍响,身着官服的知县大人端坐堂上,不怒自威的发问:“堂下何人?”
审案就是如此,哪怕早已从衙役口中听闻了此案的大概,升堂后,仍需从头问起。
“回大人……”
里头赵秉诚语气恭谨地回话,措辞比在衙门处时更加严谨详尽。
外头姜迎花也在捋清思绪,想着待会儿作证的说辞。
过了一阵。
“传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