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你说个事。”一道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男中音在耳边响起。
梁雪莹慢慢抬起头,转向旁边刚坐下的人,神情波澜不惊:“你在跟我说话?”
“不然呢?”黄棣反问。
梁雪莹转回头,再也不看他,只淡淡应了一句:“哦,你说。”
“爸要回去几天。”
“他要回去就回去呀。”梁雪莹应道。
“爸回去了,两个孩子放学没人接。”
梁雪莹低笑一声,说:“那就等孩子们放暑假了爸再回去呗,到时候他们也可以跟着回老家住几天。”
黄棣看她一眼,“等不了,黄雨泽马上要中考了。爸说要回去送考、陪考。”
黄雨泽是黄棣的侄子,他哥的大儿子,今年十五岁了,初三,今年中考。梁雪莹也挺喜欢这孩子的,她和黄棣结婚那年,黄雨泽才五岁多,小矮个子,长得白白净净,甚是讨人喜欢。转眼间,快十年了,今年春节的时候回去看过一眼,都长成一米七几的大小伙了,要中考了。
梁雪莹倒不是反对孩子爷爷回老家给黄雨泽送考。她只是回忆起了自己中考和高考,便说道:“考试之前,考生就会被学校送到考场所在学校,且吃住都在那所学校里,可以说是全程都被关在学校里,直到考生考完,学校才放人。学校这么做,也是出于多方面考虑。一是担心考生在考试期间的饮食卫生,二是考虑考生出行的交通问题,为他们的人身安全考虑。这种情况下,孩子爷爷还怎么去送考、陪考?”
黄棣听完,说:“具体考试安排,学校还没出。”
梁雪莹轻笑一声:“难怪。”心里却在吐槽:老人家没参加过中考,你难道不知道这细节吗?
黄棣沉吟一瞬,“无论学校怎么安排,爸都想回去送考,即使不能陪考。”
梁雪莹笑了笑:“如果黄雨泽需要人送考,那最合适的人也是孩子的爸爸妈妈。”
黄棣眉峰蹙起:“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哥和嫂子一年总共没几天假。”
“孩子中考,这么大的事,都不值得他们请几天假?”梁雪莹说这话的时候,开始还会惊讶,但他的这句话很快让她联想到年前发生的一件事,黄棣说了同样的话,她便也不惊讶了。
年前,他哥的小女儿黄雨涵咳嗽不止。黄雨涵是在老家由奶奶抚养的,奶奶带孩子到乡里的诊所看病,医生初步诊断孩子是患了肺炎,得赶紧转到市里的大医院治疗。奶奶便把电话打到黄棣这里来。老人家表示自己独自一人带着孩子去市里看病住院,有些困难,问他该怎么办。
当时正值吃饭时间,黄棣、孩子爷爷黄大陆和孩子奶奶的这通电话梁雪莹都听在耳里。黄棣便支招:“问一下乡里的医生,看能不能留在乡里的医院住院。”
梁雪莹听不下去了,插话道:“乡里的医生都说了,让转到市里的大医院,就说明他们觉得这病挺严重了,他们看不了,你还让孩子在乡里凑合着治?你知道肺炎在6岁以下的儿童里致死率很高的吗?奶奶没办法带孩子去市里的大医院看病,不会联系她爸妈吗?他们带自己的孩子看病总没问题吧?”
黄棣当时的回答让梁雪莹至今难忘:“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哥和嫂子一年总共没几天假。”
梁雪莹心说:幸好这孩子不是自己的娃。人命关天的事,他们都能这么凑合对待。孩子的命都不如她父母一天赚的几百块钱重要!
梁雪莹突然想到什么,质问道:“你们是不准备让他们知道吗?”
“他们知道了也是干着急。”黄棣应道。
“所以你们准备瞒着,自己解决?”梁雪莹缓而重地从胸腔里推出了一口气息,听见自己的声音,好似伴随了细微的嗡鸣,“我必须提醒你,黄雨涵是你哥嫂的孩子,他们才是这孩子的监护人,你不能替他们去做决定,更不能隐瞒事实。出了什么问题,你能承担后果吗?”
一霎死寂。
梁雪莹说完这些,觉得自己该说的都已经说了。黄家这一大家人,跟旧社会的大家族似的,因为只有黄棣一人读的书多点,他爸妈便觉得他有出息了,有什么事都来跟他讲,甚至他哥哥和妹妹家的事,也让他做决定。这一点让她很是反感。
她叹了口气,不再听这家人的电话,起身,端起碗去了房间。
今日想起这一桩旧事,她也不打算再说什么,同样起身去房间,只留了句:“随你!”
刚走了两步,身形顿了一下,回头说:“我只关心爷爷回去之后,两个孩子谁来接送。”
“还没想好。”黄棣回答。那声音微沉,却似有种掷地有声的坦荡。
呵,听这语气,他是真没想好放学后两个孩子谁接送。
“还没想好,你就答应爷爷回去了?”她目光直直地望着他。
“他要回去,我也拦不住。”黄棣也正注视着她,那表情过分的冷静,使她无法判断,他此刻正在想什么。
梁雪莹深呼吸一口气,联想到了沈妈妈说过的话:你如果接送孩子有困难,我们去帮你接。
想到这,她说道:“你要是想不到办法,跟我说,孩子也是我的,不是你一个人的。”她说这话,并不是提醒他他们是一家人,相反,她感觉自己有了照顾孩子的底气,不用依赖黄家人。
这底气,是沈妈妈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