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第二个梦,那是她想都不能想到的场景。
逼仄的洞窟、微弱的烛火、墙壁上的红衣人、庙里的长生牌位。
这些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江荼连探究的可能都没有。
但不知道为什么,她心里就是知道,那些、这些、那个人,都是真的。
如果是的话,那她在无边的黑暗里挣扎,却做了别人黑暗中的一缕光。
短暂,但明亮过。
光……
一束光刺在了江荼眼上,她终于连走带爬得走到了地上。
在漆黑的甬道里艰难摸索那么久,江荼撑过来了。可当推开厚重的石门时,清晨的薄光瞬间灌满双眼时,几乎要将她的世界溢满到爆炸。
“咚……”
江荼从门里摔了出来的瞬间,没了意识,甚至没看到一直守在门边的江蘼冲了上来,一遍一遍喊阿姐。·
。。。
与此同时。
“吱呀”一声后,岑伯轻手轻脚推开木门,就见天都没大亮,岑恕已经坐在书案边,显然已经醒了很久。
“先生病还未愈,怎能不好好休息,这般劳神?”岑伯担忧道,拿起火钳子蹲在火盆边松火。
虽然已过三月末,但岑恕畏寒,即便裹着长毛绒披风,屋中还是少不了火盆。
“耽误月余,教案都有些生疏,后日便要去寺里行课,得尽快熟悉才是。”说着岑恕抬起头来,烛火无法在他苍白的脸上留下血色,却留下了疲惫的温和。
老者抬头看,果见摆在岑恕案头的,都是《千字文》《蒙求》《古贤集》一类的启蒙书物,不禁道:
“以您的学识,教授这些本就是大材小用,又何须如此费心地准备?”
岑恕举笔,看着批注满到再无处可下笔的经卷,却仍觉不足,忧心忡忡道:
“开人心智、启人矇昧乃是育人最重要的关节,稍有不慎便可能毁人一生。
我本难当此任,但既已担下,又岂能不竭力筹备之,反误人子弟。”
岑恕一句话还没说完,就又咳了起来,陷在白色披风里的身子嶙嶙地颤着。
岑伯连忙把火盆往岑恕身边挪了挪,又给他添了杯热茶,看着教案侧岑恕素手嶙峋,竭力掩藏心中痛心道:
“那还是万望先生以身体为重。”
边说着,岑伯边轻轻拍着岑恕的后背为他顺气,而后汇报道:
“先生你不是瞧江姑娘眼熟,您直觉一向敏锐,老朽担心其中有隐患,便自作主张又详查一番江姑娘生平,没未发现什么异常,您可以安心留在辋川了。”
“嗯……辛苦。”岑恕终于回了气,压了口热茶后,眉间多了一抹思索。
“江姑娘……是自出生起,就一直住在辋川吗?”
“并不是。江家家主江茗,乃烁阴人氏,曾在烁阴经营一家规模不错的茶楼,后来因烁阴旱灾而沦为难民,一路逃难至此,积攒几年后,还是照老本行,开了现在这家名叫鸿渐居的茶楼。
因江家祖传一种制茶秘方“佛见笑”,乃是以荼蘼花为茶引的花茶,茶香醇厚、香气馥郁,乃是江家茶楼独一份,借着此茶在辋川站稳了脚。
而江荼、江蘼姐弟之名,也来源于此。
不过几年前江茗在进茶途中遭雷击,导致双目失明,之后茶楼就是江姑娘在打理。
镇子里的人都说江姑娘为人热心善良,只要能帮上忙,便是谁家的事都当自己的家事般尽心尽力,做生意又厚道,人人都对这位姑娘赞不绝口。”
“嗯……”岑恕看着岑伯,听得专注。
岑伯顿了一下,才又道:“而且,镇上人好像暂时还不知道,江茗早年丧妻,膝下并无子女,江家姐弟二人其实是在他逃难途中收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