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净摆好,她又打开厨房其他的几个柜子,挨个看了一遍。
或许是觉得一直不回家亏待妻儿,秦屿桓还在的时候,没少寄津贴回来。
但原主过得节俭,那些钱一直被她好好地收着。就连厨房也是空空如也。
秦家一家人搬进来这两天,添置了不少东西。除了原本就有的米面以外,还添了不少耐放的菜。刚好被姜月捡漏。
吃倒是不用再愁,姜月又开始思量以后她和秦时悦要怎么过日子。
哪怕有李大宝作保,她也不相信方巧嘴跟秦婆子会把吃进嘴里的钱吐出来。
更何况,就算秦屿桓留下的钱再多,她要是不想办法谋生计,总有一天会坐吃山空。
而且看惯大城市的繁华,姜月不打算一辈子困在李家村这个小地方。
想来想去,还是只能干回老本行——给人做衣裳。
抱着这个想法,姜月踩着凳子去摸房梁,果然摸到一个小布包。
里面装的是这些年秦屿桓寄回来的票据和钱,被整整齐齐地叠放在里面。是原主留给秦屿桓的傍身钱。
因为藏得太好,暂时还没被秦家人找到。不过她看过原文,知道这些钱,原主和秦时悦娘俩到死都没能用上一分。
反倒其中两张汽油票被男主秦俊明拿去讨好上级,把秦时悦从单位排挤走。
她叹了一口气,心里对如今已不知身在何处的原主道:“很抱歉占了你的身份,但现在木已成舟,我会努力将日子过好,也会将时悦抚养长大。”
想完,姜月低下头,仔细翻了翻布包里的东西。
里面票据不少,除了常见的粮票,布票以外,还有一些不常见的汽油票。
除此之外,里面还装了几十张大团结,被整整齐齐地码到一起。
姜月眉头不由得微微皱起,觉得有些不太对。
八十年代普通的军人,第一年参军只有六块钱津贴,往后虽然也会涨,但也只是一点。
直到第十一年,才会涨到五十块。
秦屿桓牺牲的时候也才二十五岁,他能有多少年的兵龄?
她仔细算了算,包里一共装了五十多张大团结,那就是五百多块。
就算原主再怎么节省,这三年也至少得花个几十块。更何况当时秦屿桓盖房子的时候,还花了一大笔。
原主手里这么多钱,是哪儿来的?
姜月思索半晌,却也未果。
原主大字不识,还是跟秦屿桓结婚后,每次秦屿桓回家省亲,教她那么几个。
时间长不学,就也忘了。
不过,现在也没必要去探究这个事情了。
秦屿桓毕竟已经牺牲了,再说这个,也没什么必要。
不过这么多钱,倒是解了她的燃眉之急。就算她想在镇上开一家服装店,也不必担心没有启动资金了。
姜月抽出几张棉票布票,又把李大宝给她的钱包了进去。
她还得抽时间跑一趟县里的银行,把手里这些钱先存起来。
秦家随时都盯着这里,如果被他们发现这些钱,恐怕会遇到不少麻烦。
第二天一早,姜月就带着秦时悦出门了。
李家村离镇上并不算远,但秦时悦年纪太小,姜月身子又虚。直到十点,她才带着秦时悦赶到镇上。
凛冽的寒风刮得人面门生疼,这种天气,几乎没多少人愿意出门。
姜月扫了一眼街道两旁的门面,先带着秦时悦去吃饭。
这会儿,路边已经开始出现一些个体经营的小饭馆了。
她挑了家门面不大的饭馆,带着秦时悦踏入其中,要了一碗豆浆,和几个热腾腾的肉包子。
卖饭的大婶还给她们送了一小块红糖发糕。
半碗豆浆下肚,身上总算有点热气。姜月一回头,就看到秦时悦正抱着一个包子在啃。
那包子对他来说实在太大,要两只手才能捧起。秦时悦皱着眉头盯了包子半晌,才决定好从哪儿下嘴。
他“嗷呜”一口啃下去,包子也只是受了皮外伤。
姜月都要被秦时悦萌化了,没忍住轻轻地掐了掐他的脸蛋。
酒足饭饱,两个人这才从饭馆里出来,赶往供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