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沈承瑜这兄妹俩不用催,早早的起床,鉴于今天可能会走很长的一段路,沈父就没有给他们安排锻炼。
兄妹俩人,沈承瑜拿着香包包裹和金银花的药材包裹,沈兴昀则斜挎水袋子。
沈父则是承包剩下的药材,外加准备的一些干粮,余氏则是和银盘留家里。
“阿爹,这是要走多远?”沈兴昀也没去过县里,不懂怎么走去。
“快到了,我们在东边,路口在西边,走到西边尽头,到时候就可以坐牛车去县里。”
沈兴昀一听,还行,还以为走路到县里边,瞬间打起了一点精神。
最近一段时间的锻炼还是有点效果,兄妹俩走了一-大段路,只是微微喘气,额头出了一些汗,腿脚还算利索,没有特别吃力。
大概走了将近两刻钟,终于到了村口处。
这时,一座凉亭处,也有一些人在等着。
“诶,沈大家的,难得一见喏!今儿是去办什么?”
凉亭里的人一照面,见沈父,寒暄几句。
“嘿,难得清闲,趁这过节时候,去县里边添点东西,也带俩娃去见见世面。”
“哈哈,说这话,还是太谦虚了,谁不知道沈大家的你时不时在后山捡到一些值钱的东西,然后拿去换钱。”说到这,村里人倒是羡慕的很。
同样都是去后山寻物,不过这几年来,很明显沈父捡到的东西更多,自己却是那三瓜裂枣,留着自己用,更不用说什么拿去换钱。
现在又隐隐约约听说,他家小女儿更甚,小小年纪也上后山,见着的收获也不少。
没看这三人大包小包,一起在边上等着牛车,瞧着这架势,怕又是拿东西去换钱回来。
沈父知道,有些事情肯定会泄露出去,再加上自家换钱,是为了改善生活。
与其让人窥-探各种来源,倒不如自己主动让这钱摆在明面上,也比自己悄咪-咪的有了钱但还不能去用来得好。
至于有些人会不会眼红,然后由此针对自家,这是沈父倒没有考虑那么多。
明显现在沈家大部分靠的还是自己,自家根子不倒,其他小打小闹估计都不成气候。
坐凉亭那互相寒暄了几句,从县里赶回来的牛车便到了。
“嘿,今天的人真多!刚送完一批。”赶牛车的曾老见凉亭处还有这多人等着,不禁感慨。
“来,小丫头,你坐跟前来!”曾老照顾亭里最小的沈承瑜,叫她坐在稻草比较厚实的前面。
“好嘞,谢谢老爷爷。阿兄,你也过来!”沈承瑜道谢后还不忘叫沈兴昀也过来坐着。
“快去,别等下没有位。”沈父见沈兴昀慢吞吞的发出提醒。
不过亭里的人还是有谦让之心,见状也没有多说什么,只不过他们也加快步伐,想要占据心仪之位。
坐上牛车便要交费用,由于沈承瑜还小,暂且不收,这次沈父就给了两文钱。
“坐稳咯!”曾老驾起牛鞭准备起步。
这地面坑坑洼洼,坐在牛车上也如排山倒海一般,靠的就是硬抗,谈不上多舒服,只不过是不用双腿走路罢了。
“咳咳咳!”终于到了!沈兴昀下车后才感觉活过来了,再来久一点,这屁-股就坐不住了,这一坐就坐了将近快一个时辰。
沈父见状,倒是觉得好笑,也是沈承瑜兄妹俩不好运。
碰上之前下的雨天,把路都搞泥泞了,路也是跟以前相比没那么平整,这拉车的速度就更慢了。
“行了,我们先找个小摊休息会!”
折腾了一早上,也快到了晌午,沈父觉得先找个地方充饥比较合适。
各路查看,三人来到了一个汤面馆。
“大娘,麻烦来三份面汤。”
“诶,好嘞!”
这小面馆还挺热闹,沈父带着两人挤进去,坐在了俩人桌上。
热气腾腾的蒸汽悬在屋里的半空中,每桌的客人滔滔不绝,店里的小二穿梭于人群中。
“客官,来了三碗面汤,还要点什么吗?”很快,店小二把汤端上来。
“不用了,够了。”沈父把六文钱递上。
说是面汤,里边也有一些面疙瘩,份量都是足的很。
沈父从怀里掏出早上准备好的干粮,提前一天酪好饼子。
俩饼子,给兄妹俩掰开一人一半,自己一个。
就着这汤面,嘴里咬一口,再喝点汤,这干粮倒是能饱腹。
在有限的条件里,兄妹俩也不是那种不懂事的人,也没怎么挑食,最后把饼子吃完,面汤也干完。
“歇够了吧,准备去干正事了。”沈父拿好东西就要往外走。
“还有,你俩的手要握紧了,昀儿你可要跟紧我,知道没!”